第475章 昭阳节使(二)(第2/4页)

“日日游玩,似乎也没有什么意思。”太后不以为然,摇摇头说道,“罢了,我也就不折腾你了,你下去吧,我这里头不用人伺候了。”

唐五福依言退下,安茜正准备进殿,唐五福拉住了安茜,“娘娘今个不知道怎么了,心情有些不好,你小心着点。”

安茜点点头,打起精神进了西暖阁,见到太后仰面躺在坑上,微笑着福了福,“娘娘。”

太后默不作声,“娘娘这样躺着,小心着凉。”安茜转过身,从金丝楠木的柜子里头拿了一张锦被出来,轻柔的给太后盖上,“这日子也太无聊了。”

安茜笑道,“娘娘觉得日子无聊,不如去淑芳斋听戏,今天演的大戏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听说精彩的紧,合宫不少太监宫女都偷偷溜过去看了。”

“这宫里头的人越发懒怠了。”太后打了个哈欠,“什么时候总要整治一番才好,戏么天天听,没什么意思。”

安茜从袖子里拿了一张片子出来,笑道,“娘娘看了这个,就不会无聊了。”

太后百无聊赖的接过了那个片子,“是谁拿来的?”

“是小安子。”

“他如今倒是架子大了。”太后懒洋洋地说道,“整日不在宫里头,送什么东西,都不自己送过来。”

安茜窃笑,“主子仁慈,底下的人才会在外头安心当差,不然谁有这个胆子呢。”

“说到底好像又是我的功劳了。”太后依旧仰在炕上,慢悠悠的打开了那个片子,“我倒是要瞧瞧这个鬼头闹什么。”

太后就看了一眼,慢慢的坐了起来,“这个小安子,到底是做了一些事儿的。”太后对着安茜点点头,“难怪敢不进宫来。”

安茜笑道,“这才是太后的胸怀呢。”

“别拍马屁了。”太后腾地下了地,“安茜,你说咱们怎么能出城?”

“这。”安茜有些为难,“如今都快入冬了,若是去园子,似乎季节也不对,出宫倒是方便,大不了去先农坛,或者地坛,可若是出城,似乎就有些难为了。”

太后叹道,“这撤帘归政之后,寿康宫可真冷清,内务府大臣呢?今日是谁当值?”

“是英桂。”

“他倒是难得,叫进来吧。”

英桂如今拜兵部满尚书,所以太后说他难得,不一会,英桂到了,他是正黄旗赫舍里氏,亦是荣禄之妻的族叔,到了寿康宫,太后盘膝坐在炕上,“这几日,我准备出宫一趟,你叫人安排好。”

“不知道太后想去哪里。”

“西郊。”

“这……”英桂有些犹豫,“西郊除去园子外,别的地方都是荒芜的紧,太后御驾,不宜居于荒凉之地啊。”

真会睁着眼说瞎话,西郊素来都是园林林立,皇庄连片的地方,怎么会是荒凉呢。太后微笑,“自然是去园子,只是,这些年在圆明园都呆腻了,也想换换地方,听说清漪园不错,只是以前都没去过,去见识一番。”

“清漪园长时间不住人,只怕休整需要时间,请太后让内务府稍作安排。”

“不用了,只是去清漪园逛逛。”太后说道,“还是住在圆明园里吧,去个一两日,再去香山看看英烈祠。耽误不了多少功夫。”

太后说出了英烈祠,英桂也不能再说什么,只能是准备好关防之事,又照会军机内阁并养心殿。

太后摸着手里的如意,看到了安德海的消息,她的兴致颇高,笑眯眯地问英桂,“四川总督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感觉如何?”

“从统率全省到专攻兵事,自然是道途不一,所幸太后皇上器重,臣也只能是万死不能报答圣恩罢了。”

“不用说这些虚的。”太后笑道,“说实话就是,这不是御前奏对,我也只是关心问一下,若是你不愿意,自然也就不用说的。”

“臣不敢。”英桂坐在凳子上微微欠身,脑海里想了一下,组织了话语,“既然太后垂问,臣就直说了。”

“平定洪杨之乱后,地方督抚之精兵尽数收揽于中枢,这是为了防五代藩镇之弊,自然是极好的,只是我潜心观之,丰台大营仍有颇多弊端。”

“你说说看。”太后本来极为得意新军之策,却没想到英桂是这样认为的,他也是南边平定过叛乱的大臣,想来不会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英桂说道,“虽然各部集结于丰台大营,可分歧尤为明显,淮军尽数在火炮营,步兵多是湘人,骑兵自然不用说,满蒙人居多,各有各的地方,各有各的体系,虽然融在一起,可派系之分仍有。”

“有句俗话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叫做‘党内无派,千奇百怪’,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自然也就有门派了。”太后说道,“就以荣禄论,他可算做哪一边?”

“荣禄若非有湘军之中历练的经历,如今怕也担不起丰台大营的职责。”英桂说道,“若非有大战,素日自然是看不出来,若有大战,怕有推诿或者争功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