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殷鉴不远(一)(第2/3页)

“澄郡王,您和钟萃宫那位熟不熟?”王庆琪问道。

“你问这个做什么?”载澄警惕地说道。

“有位同年,想着进交通部当差,穆扬阿大人没有交往,那里我不敢去打听,所以来问问您了。”王庆琪说道,“若是有路子,您就搭一搭。”

王庆琪素来是不通这些关系的,只是一人独行,没想到今日也和自己说了这么多话,还说到了通关节的事儿,载澄笑道,“这种事儿,你可真是舍近求远了,咱们在万岁爷跟前当差,您这个事儿,干嘛不去求真佛?”

“皇上那里?”王庆琪摇摇头,“未免兴师动众了吧,我也不愿意皇上为难。”

“那好办。”载澄抚了抚袖子,“就交给我得了,回去把名字告诉我,我去找找法子。”载澄拍了拍王庆琪的肩膀,“咱们都是一起的,也不用说谢了,何须要去找钟萃宫那位?钟萃宫那位,可实在是默默无闻,若不是大节庆,谁还知道宫里头有这么一位。”

王庆琪默然无语,“如此在下就谢澄郡王了。”

过了几日皇帝巡幸了三海,兴致勃勃,又御紫光阁,大赞高宗皇帝,有效仿乾隆朝绘功臣于紫光阁上的意思,不过大军尚未北归,故没有提上议程。

这一夜皇帝倒是难得的歇在了慧妃宫里,第二日起来的时候,微微有些咳嗽,慧妃连忙叫人上了雪梨汤,皇帝摇摇头,他不甚喜欢吃甜的东西,慧妃关切地问道:“要不要传太医?”

“只是咳嗽,无事的。”皇帝抹了抹脸,“背上痒得很,你给我瞧瞧。”

慧妃解开了皇帝的寝衣,看到左肩胛骨那里有几颗红豆一般的疹子,鲜红夺目,慧妃有些吃惊,不免哎哟一声,“这怎么长了这个?”

“怎么回事?”

慧妃不敢乱讲,“臣妾请皇上自己个看吧。”

把大的落地镜放在了皇帝身后,皇帝看到了肩胛骨上的疹子,想用手去抓,却被慧妃拦住,“这还不知道是什么,抓破了就不好了,还是叫太医吧。”

皇帝点点头,不一会,太医李德立就到了,先看了背上的疹子,又搭了脉,慧妃连忙问道:“是什么东西?可要紧吗?”

皇帝微微皱眉,看了一眼慧妃,慧妃自知失言,低头不再说话,“痒就不要紧,微臣开一副清热解毒的方子来,吃着试试,消掉了就不妨事。”

“什么叫吃着试试。”同治皇帝有些不满,“到时候要是消不掉呢!”

李德立因为常给皇帝看病,知道他的脾气,赶紧跪下来说:“臣一定让红斑消掉。皇上请放心!这服药吃下去,臣明儿个另外再带人来给皇上请脉。”

李德立姿态从容,皇帝信了几分,“你下去吧。”

如此用了几服药,果然那红色的疹子萎缩了不少,似乎有结痂的意思,皇帝自觉身子康健,去圆明园游玩似乎兴师动众,于是带着几个嫔妃到了三海游玩,到了三海吹了冷风,回到养心殿,第二日却又发烧了起来。

于是又传李德立,“来势虽凶,不过一两天的事。”李德立毫不在乎地说,“皇上是受了凉,这几天天气又不好,‘苦寒化燥火’,所以皇上圣躬不豫,这帖药趁热服下,马上就可以退烧。”

“怎么说?没有那么快吧?”

“只要是感冒,臣的方子,一定见效。”

这就是说,倘不见效,一定不是感冒,这话好象近乎瞎说,而其实意在言外,只皇帝不觉得而已。

出了养心殿,李德立原本从容的姿态一下子就消隐无踪,脸色苍白,心里寻思着什么,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汗水,觉得天昏地暗,自己的身子就要跌倒,他连忙扶住了宫墙,恍恍惚惚之间似乎听到了有人在喊着自己,“李太医?”李德理抬起头来,看到了寿康宫总管唐五福带着两个小太监站在了自己面前,“皇太后问皇上的脉,请您去寿康宫。”

到了寿康宫,皇太后坐在炕上,摆弄着一盆宝石做的牡丹花盆景,“皇上的身子怎么样?烧退了吗?”

李德力原本是站着,听到皇太后问话,身子抖了抖,却没有说话,皇太后不见李德力说话,抬起了头,“怎么回事?”

李德力噗通跪了下来,在地上瑟瑟发抖,皇太后正了身子,原本低着头的德龄也慢慢抬起头来,看着地上的李德力,“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皇太后的话,皇上,皇上大概是见喜了。”

“什么见喜了?”皇太后有些纳闷,“到底是什么?”

“是天花。”

皇太后刷的站了起来,那盆宝石牡丹花应声而倒,摔在了炕桌角,叶子花瓣碎了一地。

慈禧只觉得自己眼前发黑,德龄连忙上前搀住了太后,太后深深吐了几口气,问李德力,“是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