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岁在龙蛇(一)(第2/3页)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公侯伯子男又分三等,曾国藩正是二等公,而左宗棠是一等公,为汉臣之首。

“如此太过简薄了,论功劳,曾国藩说起来,再造乾坤也不为过。”慈禧太后说道,“若无曾国藩之团练,如今怕是已经是南北朝,焉有中国混元一统之兴旺景象,兴办洋务,大兴东南百业。文治武功都是了得,若是曾国藩还在,过了年也应该可以进封一等公了,如何算的死后哀荣?”

“这?”恭亲王微微惊讶,难道皇太后还有另外的想法?他突然想起了咸丰年间的一句流言,连忙说道,“一等公爵已经是厚赏了。”

“绝非厚赏。”慈禧太后断然开口,“文宗显皇帝昔日曾有言:‘破金陵者王!’”

大家大吃一惊,“太后。”恭亲王激烈地说道,“此事万万不可!”

“太后圣鉴。”文祥主管着礼部,对着爵位之事十分清楚,“本朝爵位分为宗室、功臣、蒙古三种,功臣之爵,只有公侯伯子男以下,公爵亦是超品,公爵之上,再也他爵。太后若是要加恩曾国藩,亦可用许袭爵几代,不用另增新举。”

“曾国藩之大功,非王爵不可赏之。”慈禧太后说道。

“恐有违列祖列宗之规矩。”恭亲王说道,“且公爵之上,只有宗室才有之王爵才可封之,曾国藩亦非在旗,也非宗室,若是以王爵待之,恐被外人耻笑中华无规矩法度可言。”

慈禧太后的眉间浮上一丝阴霾,“开国就有异性王爵,只是那些人犯上作乱,辜负祖宗圣德而已。”太后想到了造反的三藩,觉得有些不好,于是只是说了一句,就随即带过,“并不是我异想天开,无中生有,这是其一。再者,文宗显皇帝生前对着洪杨之乱念念不忘,直到北狩热河,依然是旦夕不安,只为平息太平天国,故此,在委任曾国藩之两江总督大权时,曾经亲口和我说过,只要是哪一位破了金陵,平息洪杨之乱,无论满汉,即刻封王!”

“我知道你们的意思,无非是若是外头督抚有了一位王爵,功高震主,你们在朝中坐立难安,说句不好听的,我自然也有这样的顾虑,所以昔日你们议下平叛军功之赏,我只是当做不知道这回事,默然食言也无妨,只是大功不赏,不是说大功就可以忽视不见的,本朝自从福康安追封为郡王之后就再无军功以致王爵者,这是为何?诸位大臣都是朝中的肱股,知道这里头有什么说法吗?”

众人默然,只有胡林翼十分激动,红着眼磕了个头,回道:“福康安先后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成就高宗皇帝赫赫十全武功,故此有郡王军功,高宗皇帝以降,武备渐渐松弛,再无昔日之表现,军功自然也就少了下去,直到本朝之前,虽颇多战事,除却平叛之外,对外之战,胜举颇少。”

“是这个道理。”赛尚阿说道,“所以咸丰朝以来,有太平天国、捻军、回乱、英法国等诸事轮番上场,闹得国内外烽烟四起,无非就是出在这个武备不修的根子上!”赛尚阿显然是想到了咸丰元年自己作为领班军机大臣钦差军务平叛太平天国,被打的落花流水,从此被夺了一切爵位在家休息的悲惨遭遇,若不是自己有个出息孙女和女儿,只怕如今还在家里养花遛鸟,自然他对着这些武备松弛的事儿痛恶欲绝,虽然对着曾国藩也是看不起的,但他这时候也不会和一个死人计较,只是想着若是自己之前能把如今的虎狼之师剿灭叛乱,指不定也有个王爵当当,当然,如今的承恩公亦是十分不错了,赛尚阿自然是不会忘记是谁的恩典,他又连忙说道,“若是人人奋勇向前,朝中不吝王爵之赏,如何不能一统天下,宵小不敢有所异动?天下自然就是太平了,朝中之费,无非是王爵和一点俸禄而已。太后圣明,曾国藩之功,可堪王爵!”

恭亲王看了一眼赛尚阿有些不舒服,自己还是不是领班军机?这时候手下的人就这么忍不住跳了出来?文祥欲言又止,世人流言福康安乃是乾隆私生子,这才有了一个嘉勇郡王的追封,只是这样的流言自然不能在寿康宫军机处等人议事中说出来,“可曾国藩自从攻克金陵后,再无军功,若是以昔日之功追封王爵,臣怕外头也有议论,毕竟这几年军功封爵者甚多,若以王爵厚赏曾国藩,外头的人恐有非议。”

“这王爵,一是为了安抚物议,不用说,外头必然是传开了,曾国藩如此大功,还在任上去世,未能彰显国朝体恤功臣老臣之意,二是为了筹曾国藩之功,三是给为国征战者一个奖励,只要将士们为国杀敌,国朝不吝王侯之赏。如此一举三得,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