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节节败退(一)(第2/3页)

“佩蘅公也看出来了?”景寿摇着一把素面的扇子笑道,“这当然也是要用越南来换的道理的,只是法国人不识抬举,太后也不是很乐意的模样,所以才拖了这么久,法国人自然要压价,为何太后也不乐意。”

“太后不乐意这个银子办八旗的事儿。”宝鋆下了结论,“这到底是内库的钱,是她的体己。”

这也是有可能的,清朝的财政政策原本和明朝是不同的,明朝分内库和户部的库房,皇帝的支出和国家的支出是分开计算的,当然了这个界限不是很明晰,因为有时候君主强势,可以从户部提银子,内阁强势,那就盯着皇帝的钱袋子,巴望着从里面拿钱补贴外朝。而清朝不同,存钱只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户部,皇帝的钱都问着户部要,谁也不敢拦着,若是碰到雍正皇帝和道光皇帝这种一味过苦日子的也就罢了,可若是碰到了乾隆皇帝,那么户部尚书也只好想着上吊也要给皇帝弄银子了,和珅为何能长时间受乾隆皇帝宠爱,经济上的原因就是他能搞到银子,供乾隆皇帝花钱舒舒服服的,一点儿也不会哭穷,同时还能把国家开销运转下去,十全武功花的银子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一点来说,和珅的确是干才。

但是到了本朝,洋务的事儿一开,慈禧太后除了往户部要钱之外,自己更是设了一个内库,内务府的出息和金州的出息都放在放在里面,办工厂,车马行,轮船,这么几年累计下来,的确是不少了。慈禧太后不小气,凡是有大灾难的时候,赈灾的银子都会从内库拨一部分出来,除却每年固定的日常支付宫中的开销之外,其余的钱是一分都不会问户部要,这点宝鋆是感激的,但是如今想要从他那里把这么几百万的银子拿出来,这的确是有点难了。

“太后不是小气的人,再者八旗的事儿,说起来是家属倒也没错儿。”景廉摇摇头,“太后不乐意卖股份,我瞧着,是不是太后不会弄八旗的事儿?”

恭亲王微微有些吃惊,“秋坪你这是什么意思?老七都大张旗鼓的搞了,若是太后不乐意,怎么会让老七去弄。”

“我也只是这么一说,供王爷参考,太后无非是两个,不愿意股份拿出来,要户部出钱,要么,这八旗改的事儿,只是个幌子。”

“幌子?”不愿意拿钱,这是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如果八旗的事情要太后自己掏腰包,他不乐意,把这件事拖着,等到户部有钱的时候再办也有可能,但是这个幌子,就不好理解的,“秋坪的意思,是太后不做八旗改革的事情?”

“不是不做,只是不花钱做。”景廉说道,“宗人府又抓了这么多人,难不成,太后想要?”

这后头的半句话景廉没有说出来,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他心里是清楚的,现在那个养心殿总管李莲英麾下的宣礼处,可不是白吃饭不干活的,到处都有探子,虽然有些话可能说中了真实的情况,但是真正的东西是最要命的。

景廉掩口不语,后续的话却还是让恭亲王惊出了一身冷汗,太后要干什么?杀了这些闹事的人?还是一概都开除出旗,这两样都能做到不花钱或者是少花钱。

或者是直接免了丁银禄米,都自生自灭,这些方式都不行,恭亲王有些坐不住了,“这也不能吧,再怎么说,这些人总是有些作用的。”

“能有什么作用?”景廉是看不惯这些废物点心的,这里没有别人,也不用做出很是维护八旗众人的样子,“这些人没用的居多,我也说句实话,八旗的身份,只有一点有用,若是日后当差,比民人到底是快些,可若是不上进,这点用处也没用!”

但凡朝中各部官员,都有满汉之分,用来安置旗人,高宗朝后旗人官员大部分都是不满额,也就是说,只要你有点资历,有点水平,升官是妥妥的,远远比民人中进士,各部观政,外放地方官员,再入京六部都察院这些地方历练一番,才有可能当到四品的知府,运气好些,五十岁之前可以当到一省参议,这是副省长的职务了,若非大机缘,或者是有大功,想要和李鸿章一样四十出头就封疆大吏,执掌东南,或者是帝师的位置,如李鸿藻一般,入直军机,别的人想都不要想。

旗人却是不同了,只要肯当差,什么都好说,桂祥这样年轻,授一个从一品的领侍卫大臣,谁也不能说闲话,以前甚至有监生任部堂高官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年洋务办的好,不少旗人进学参军或者是当差,很是涌现了不少新贵。

还有恭亲王这种不到三十就军机行走的,自然就不用说了,这是特例,如果按照恭亲王的性子,只要是宗室的人都愿意上进,什么职位都是肯给的,比如如今的奕劻,怎么说也是炙手可热的新贵官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