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一触即发(一)(第2/3页)

孤拔似乎明白了什么,这个不利的局面可以通过修改措辞来进行掩饰,但是他心中的怒火,却无法在报告上予以发泄,副官很显然明白孤拔想要什么,“将军大人,我们先让山西城里面的越南人去地狱见撒旦,然后我们乘胜追击,让那些个个带伤的黑旗军承担我们的怒火,如果将军阁下觉得有必要,我们可以朝中国官方的军队发动进攻。”

孤拔再度进驻山西城,为了泄愤,就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据英国记者披露:法军“把所遇见的男人、女人、小孩——一切生物,全都杀死”。《泰晤士报》记者于次年2月前往山西采访时,目睹那里的炮台及滨河之村落,“悉被法人焚毁”,城北大村“屋宇虽存,惟寂其无人,只觉鸟鸣于屋巅而已。”

可惜,现在的孤拔再也找不到朝着黑旗军报复的机会,正在他结束了山西城的屠杀之后,挥师北上企图追击黑旗军的时候,西贡总督把孤拔北越远征军统帅的位置给撸了,这和山西之战的结果,在中法两国的说辞不一样有很大的关系。

中法两国都宣称自己大胜,特别是黑旗军方面,唐景崧的《请缨日记》在大清日报上连续连载,把山西大战说的十分精彩,特别说到孤城危难,忠臣持城,背后唯有滔滔红河之水,下定决心决一死战,决不退缩,一时间洛阳纸贵,大清日报加印数次都告罄,唐景崧的日记里面虽然写的较为热血,但是也清楚的说明,此番之战,不过是借了团练的虎皮,才勉勉强强击退法人,更是因为死伤严重,再也无力和法人正面决战,只能是弃城而走,往红河北岸而去,“黑旗军之忠义天日可表!”

法国人的说法,当然是孤拔上报的内容,一举击退了黑旗军,解放了山西城的越南百姓,至于城里头的越南百姓感恩戴德的自愿去死,这就不在孤拔的汇报范围里面了。两国都宣称大胜,中国人认为是山西之战,黑旗军给法国人再次一个严肃的教训,实在是真真切切的法军克星,这种看着不可一世的法军吃瘪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国内的气氛又一次的被点燃,无数雪花一般的折子飞入军机处,要求立刻对法宣战,从实际的角度上帮助黑旗军和法国人打仗,而不是什么团练入越驻防,这种费而不惠的空花招,至于朝廷对于黑旗军的犒赏,大家也十分满意,虽然山西城被迫放弃了,但是这仅仅是战略性撤退,横竖越南之地,不是国内,都丢了也是无妨,但是能够杀法国人,杀的法国人心疼,杀的东交民巷的艾伯特日日脸色铁青,这就是极好的结果了,刘永福还在被孤拔咬住尾巴不放的时候,兵部的奖励就已经明发天下,刘永福加广东提督衔,加云骑卫爵位,广东藩司就地解决黑旗军的粮草军饷问题,准许刘永福之黑旗军回国招兵。

最后这一条当然只是口头上的鼓励,刘永福正在被孤拔在北圻追击,自然是无法派人回国招兵,但这表明了一点,对于不出动国内的军队而对法国人进行打击,并借此来维护越南藩属国的利益,是人人都乐于所见的,更有不少御史大言不惭,纷纷上书要求黑旗军就地反击,打过红河,克复越南全国。

这当然是腐儒之言,但是也看的出来,如今这国运昌隆,国力强盛,对着昔日战战兢兢的法国人,现在大家也不会说见了就软了腿,这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人,较之以前,少了不少。

法国人也觉得自己大胜,特别是占据了山西城,山西城一失落,不仅北圻地区红河以南的土地,中国人就别想再染指之外,更是阻断了东西两路团练大军的联系,这样一来,法国在北圻的战事就比较占优势了。

现在绝类昔日和俄罗斯争夺北海之战,越南上打的算是热火朝天了,但是两国至今从未宣战,外交关系也还在维持,当然了,艾伯特在北京城差不多已经成为了一个笑话,这次山西之战后,吹嘘法军的战绩,又被唐景崧的《请缨日记》啪啪啪的打脸,“也不知道贵大使的自信是那里来的?”庆海在一次的宴会上大声的嘲笑艾伯特,“一千人来换一千人的性命,还没有主动攻入山西城,最后是我们的刘大人把山西城让给贵国的大军的,所谓的大捷,是贵国自己吹嘘的吧?您的脸皮比北京城的城墙还要厚。”

艾伯特朝着总理衙门抗议,军机处议定给庆海罚俸三个月,以为惩戒。庆海是丽皇贵太妃的父亲,掌管理藩院,又在蒙古兰州等地的羊绒厂子有大股份,怎么会看得上这么几点俸禄,这样的谕旨一下,他反而在崇文门外设摊施粥,最后报账,足足花了一年的俸禄。

艾伯特和茹费里的私人交情极厚,孤拔这样谎报军功的行为虽然在法国国内是适用的,但是在中国,如今这大清日报什么消息都知道的清清楚楚的情况下,那份颠倒了一下顺序的军报就成了笑话,艾伯特电报派给茹费里,然后又告知西贡总督,没过了几日,西贡总督就写信给孤拔,把他的统帅职位给抹去了,让他回海防港防备中国人的广东水师骚扰,孤拔愤恨不已,他从升龙府登船离去,离去的时候发誓将来一定要给中国人终身难忘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