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改弦更张(一)(第2/3页)

“都已经到了。”王恺运接话说道,“就在养心门内候着。”

“叫进来!”慈禧太后下定决心要给恭亲王一个教训,不仅是为了恭亲王无礼犯上,更是为了这么多年隐隐可以引为知己的恭亲王,居然怀疑自己,愤怒恼火生气委屈伤心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她这个时候分外的难以自持,她再也不看恭亲王一眼,径直上了宝座,转过身子,端坐下来,看着殿外飞舞的大雪,“王恺运候在这里!”

所有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尽数到齐,除了一个在湖南老家过年的左宗棠,其余的人都到了,醇亲王如今谨小慎微,最是谨慎,进到殿来,见到慈禧太后的脸色不对劲,额头上还有一些血迹,恭亲王面对着慈禧太后站着,也不弯腰行礼,就知道今日必然有大风波出现了。

果不其然,等到群臣行礼完毕,慈禧太后就开口了:“恭亲王狂悖无礼,目无君上,现在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都在,如何处置,你们说句话吧!”

满殿之人均是大惊,众人都听说了北宁大败的事情,想着今日突然叫起,也必然是为了处置这个事情,宝鋆几个和恭亲王亲近的人,这个时候却还不知道恭亲王福晋已经离世的事情,但是归根结底,大家都不会以为这是要来商议处置恭亲王!

如今军机之中,排名第二的左宗棠在湖南,第三的宝鋆算是次辅,宝鋆是恭亲王的急先锋,这个时候也知道不应该当出头鸟,但是凡是党属之人,不问缘由,总是不妥当的,他微微鞠躬,“西圣恕罪,这事儿从何说起啊?议政王素有大功,忠心为国,绝不是欺君犯上之辈,请太后明鉴。”

这一番话是硬着头皮说的,果不其然,太后冷笑连连,“绝不是欺君犯上之辈?说的正是轻巧!你们抬起头来!”

御前大臣和军机大臣这才都抬起头来,看到了素来最是威仪的太后左脸红肿,额头上流下来了一丝血迹,太后的眼中隐隐有了水汽,“恭亲王大逆不道,不仅咆哮养心殿,更是挥掌将我打翻在地。”她忍不住眼中流下来了两行清泪,“这样的人。”慈禧太后哽咽地说道,“若还是忠心为国,绝不是欺君犯上之辈?只怕这天下人尽数都是忠臣了!”

大家连忙跪了下来,“太后息怒。”

宝鋆心里连连叫苦,恭亲王怎么这点人臣之礼都不顾及了?历朝历代可有这样对君上动手的大臣吗?他悄然抬起头看着如青松一般站着笔直的恭亲王,恭亲王紧紧的抿住嘴,双眼通红,眼神放空,丝毫不以为殿上的形式而有所动容,“这。”宝鋆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说话,慈禧太后这么说,恭亲王没有反驳,这件事只怕是真的!

“李师傅,你是三朝元老,两朝帝师,最懂礼数,恭亲王要怎么处置。”慈禧太后断断续续的抽泣了一会,收住了泪滴,朱执义递上了手绢子,慈禧太后哭了一会,拭了拭眼泪,开始点名了。

李鸿藻急切之间也不知道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素来没有急智,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定了定神,斟酌了语句,“恭亲王乃是议政王,总领朝政,臣以为,不能轻易责罚之,若有罪,请太后看在他往日的功劳上,以加宽宥。”

翁同龢跪在边上,心里在默默为李鸿藻的话语叫好,这个时候不用自己落井下石,只要反复称恭亲王有大功,不能轻易贬斥,那么太后就会越来越怀疑恭亲王的用心!

景廉等人一齐俯下身子,“请太后恕议政王之罪。”

“看来军机处都是一条心啊!”两个人想的倒是差了,听到了大家的山呼声,这个时候太后的脸色反而没有变坏,倒是变得明亮了起来,她抹了抹泪,开口吩咐道,“王恺运,把宝廷的折子读一读!”

“嗻。”王恺运弯腰走过跪着的御前大臣们,拾起了丢在地上的折子,斜站在边上,展开折子读了起来。

“夫用舍者朝廷之大权,总宜名实相符,勿令是非颠倒,近来竟有贪庸误事,因挟重资而内膺重任者;有聚敛殃民,因善夤缘而外任封疆者。至各省监司出缺,往往用军营骤进之人,而夙昔谙练军务,通达吏治之员,反皆弃置不用,臣民疑虑,则以为议政王之贪墨……附近疆臣,咸膺懋赏;户兵诸部,胥被褒荣,居功不疑,群相粉饰,臣民猜疑,则以为议政王之骄盈……内外一心,群臣束手,军机处为恭亲王一人之处,则以为议政王之跋扈!”

宝廷果然是胆子极大,军机处一个个,从恭亲王、宝鋆、左宗棠、李鸿藻、翁同龢、景廉尽数弹劾了过来,说宝鋆贪婪,把持户部多年,家中富可敌国,左宗棠狂妄,不知尊敬,李鸿藻迂腐,与国无益,翁同龢看上去是谦谦君子,其实最为阴险,景廉两面三刀,小人也,最后说道:“似此名器不贵,是非颠倒,纪纲何由而振?朝廷何由而尊?臣不避嫌怨,不畏诛殛,冒死直言,伏乞皇太后皇上敕下群臣会议,择其极恶者立予逮问,置之于法;次则罢斥。其受排挤各员,择其贤而用之,以收遗才之效。抑臣更有请者,嗣后外省督抚及统兵大臣,举劾司道以下大员,悉下六部九卿会议,众以为可,则任而试之;以为否,则立即罢斥,庶乎纪纲振而朝廷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