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立后封妃(四)(第3/4页)

“已经准备好了。”礼亲王说道,他挥挥袖子,让许庚身上前,他是如今军机处的一支笔,许庚身上前,呈上两道黄面红封里的谕旨,已经正楷撰写清楚,皇帝先看头一个谕旨,里面写着是:“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皇帝寅绍丕基,春秋日富,允宜择贤作配,佐理宫闱;以协坤仪,而辅君德。兹选得一等承恩公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端丽贤淑,着立为皇后。”

看到那个“丽”字,皇帝不免有些刺心,随即提笔用朱笔划掉这个丽字,在边上注了一个“庄”字。

“立后的诏书没问题,就这么办吧。”

“是。”礼亲王应道,“下一本就是四位秀女如何封号以及品级的上谕,请皇上朱笔圈定。”

这道上谕,仍用“奉懿旨”的语气,宣封长叙两女和贾氏西林觉罗氏四位。在“着封为”三字下,空着四格,另外附着一张单子,上面写着八个字,都是“玉”字傍。皇帝虽是初次处理此类事件,但也不难想象,这八个字是用来选做称号的。

皇帝略看了看,圈了四个字,“瑾”、“珍”、“璎”、“琦”,将四个封号放在了空格里头,十七岁的他他拉氏为瑾嫔,十五岁的他他拉氏为珍嫔,十九岁的西林觉罗氏为璎嫔,十八岁的贾氏为琦嫔。“刚入宫就不宜太过高位,封嫔即可。”

礼亲王等人称是退下,只留下了光绪皇帝一个人在殿内,他背着手,看了一会御案上的如意,慢慢的坐了下来,午后的阳光照耀进了深深的殿堂,照亮了皇帝年轻的面庞,他似乎有些兴奋却又有些闷闷不乐,闷闷不乐的缘故大约觉得现实没有想着那么美。

这样乾坤一定,其余的事儿就很从容不迫的做下去了,十几年前同治皇帝大婚的一套,刚好可以用来照旧用就是了,到了九月,就是大婚的日子了,过了重阳节,帝后回銮紫禁城,忙忙碌碌了半个月,九月底便是宣制奉迎皇后之日。

午时未到,百官齐集,午正三刻,皇帝在太和殿升座,在净鞭“刷啦、刷啦”响亮清脆的声音中,王公百官,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然后礼部官员宣制。宣读册封皇后的诏书,奉迎正使武英殿大学士额勒和布,副使礼部尚书奎润,以及特派的奉迎十臣十员,跪着听完,等皇帝还宫,随即捧节由丹陛正中下殿,护送皇后的金册玉宝,以及内中安放一柄御笔亲书“龙”字金如意的凤舆,出太和门,过金水桥,经午门、大清门,折而往东,缓缓往后邸而去。

一到并非立刻奉迎皇后入宫,依照钦天监选定的时辰,直到午夜交进二十七的子时,皇后方始恭受册宝。其时西风大作,恍如万马奔腾,围观之人都纷纷传此乃吉兆。幸好銮仪卫会办差,数百对画凤喜灯,改用玻璃作灯罩,作得十分精致灵巧,虽有大风,喜烛烨烨,不受影响。苦的是四位“奉迎命妇”,照例应该骑马,风号马嘶,在鞍上坐不稳当,个个吓得胆战心惊,拼命抱住马鞍上的“判官头”,口中不住念佛。

因此,奉迎的仪仗就走得慢了。子正出后邸,由方家园经史家胡同、东大街、长安牌楼、兵部街、东江米巷,进大清门,已将寅时。午门的景阳钟大撞,声震九城,天子脚下的百姓都知道皇后进宫了。

凤舆一入乾清门,有十二名太监,手执藏香提炉,引入乾清宫后的交泰殿,将凤舆从火盆上抬过,在殿门外停下,皇后降舆,由四名女官扶着进殿。

进殿又有花样。门槛上预先横放一个马鞍,下藏苹果两枚,盖上红毡,皇后须从鞍上跨过,进殿交拜天地,然后引入交泰殿后的坤宁宫。

大婚的洞房,照例设在坤宁宫东暖阁。但合卺宴设在西屋,皇帝与皇后在一双全福侍卫高唱满语“合卺歌”声中,进用膳房所备的筵席。这自然是一个形式,歌声一终,筵宴已毕,再由女官引入洞房。

这个时候差不多闲杂人等都已经退出去了,皇帝有些不情愿,但是今个是大婚的好日子,两个人是必然要在一块的,他微微咳嗽一声,对着静芬说道,“时候不早了,就请安置吧。”

“是。”静芬饶是大方极了,但是这个时候委实是十分羞涩,害羞着低头不说话,皇帝喝了几杯酒,见到盛妆之下的静芬十分可爱,不由得心里微微一动。

帝后坐下的时候,已经是天麻麻快亮了,这一夜许多人都没睡觉,瑛皇贵妃和荣寿公主一力主持内务,忙的不可开交,直到事儿办的差不多的时候,才来到储秀宫交旨,到了储秀宫才发现,慈禧太后根本就没安置,只是坐在东暖阁里头自斟自饮,还有一桌子的菜,安德海在边上布菜,见到两个人来了,太后喝了一杯酒,点点头,“事儿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