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举国之力(二)(第2/3页)

“老佛爷的意思是?”

“传旨叫孟加拉国的人到印度里头去游荡游荡。”太后神秘地笑道,“他们就老实了。还有布尔地区,哦,那里咱们是没什么兵,不过也可以摆出姿态,我就不信,英国人会为了日本人做什么舍生忘死的事儿。”

“老佛爷的意思,难不成英国人是为了日本人才如此做的?”

“只怕是有这个意思,不然这一位副首相,也不会和神奈川号一起来亚洲了,他想借着自己的身份压着,免得神奈川号出现什么不该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怕咱们会动手。”

李莲英温和地笑道,“咱们可是礼仪之邦,老佛爷心最仁慈不过,怎么会打劫过往的船只呢,这些英国人可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那可难说,哎。”太后无奈地说道,“有时候这天朝上国的名号,也是一个累赘,如今倒是好了,佛祖要做,狗肉还想着要吃呢。”

“我倒是存了想要打劫的意思,只是年纪大了。”太后捏着佛珠不停的转动着,“脸皮反而薄了,还真不好意思朝着日本人下黑手。”

“日本人算不得什么。”李莲英眼神一闪,“老佛爷预备了那么多的后手,日本人只要敢动,那就没他的好。”

“嘘~言多必失啊。”太后笑眯眯地说道,“罢了,便宜日本人了,这一次我就先不去管他了,可英国人不来,这万国大会,可就少了一块,终究是美中不足,英国人帮着日本人来压着我,我倒是也不能让日本人闲着,自己不好出手,请别人出手吧。”太后伸出手掌,偏过头,悄悄的对着李莲英说道,“花点银子,叫人如此如此,也算是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了。”

“老佛爷智深似海。”李莲英大拍马屁,“奴才这就去办。”

“这些人啊,一点也不让人省心。”太后摇摇头,“要闹一闹,那就闹一闹吧。”

虽然已经亲政,但皇帝每日还要上一两个时辰的课,李鸿藻和翁同龢徐桐还有王恺运四人,是汉臣里头的师傅,其余的骑射满文等另算,徐桐上的课最少,李鸿藻次之,翁同龢两三日就有一日来上,可毕竟不及王恺运,除却休沐之日,几乎是日日要来授课的,这信任与否,是一眼就瞧得出来的。

这一日,王恺运就在勤政殿的“潜德书屋”里头,讲完了王莽篡汉的故事,他倒是不说汉朝什么气数与否,只是说王莽的新政如何,饶是光绪皇帝心里牵挂着事情,但还是被王恺运的话头吸引了注意力,一个时辰须臾就过,光绪皇帝闭上了眼,仔细回想了一番,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王师傅讲的透彻,史书都认为王莽企图篡汉,罪不可赦,可按照王师傅的专政,王莽这个新政,倒是有些可取之处,唯一自取灭亡之道,就是欲速则不达了。”

“就是此理,王莽身处乱世,意图用滔天大手拨乱反正,奈何欲速则不达,故此功败垂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为学的意义所在,至于什么篡汉的,也只不过是成王败寇而已,须知魏武帝的评价,可委实比王莽高了许多。”

“朕倒是觉得,王莽的许多新政,倒也不是不好,只是太超前了些,不能用在汉末。”

王恺运微笑不语,“臣只是一得之愚,皇上可以搭配着其余的师傅一起参考着听。”

皇帝还准备继续问有关于王莽新政的事情,可王恺运不搭话,他也不好再问下去,只是说起了他一直挂念的事儿,“王师傅大才,朕是知道的,昔日也曾任通政司使,九卿的位置已经当过了。”虽然通政司使这个位置是比较鸡肋的,但是王恺运昔日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了通政司的功能,通政司充当了中央办公厅的作用,委实是位不高而权重。“吏部的考评都是上等,朕意,想要王师傅再次出仕,来帮一帮朕。”

“皇上谬奖了。”王恺运丝毫不吃惊,风轻云淡地说道,“臣一直在毓庆宫弘德殿为陛下讲课。”

“仅此不够。”皇帝坚定的摇了摇头,“阎敬铭的户部尚书要退下来,孙毓文的吏部尚书,朕也不愿意他继续管着,这两个尚书,朕属意王师傅接管其中一个。”

这就是帝师的好处了,其余的官员,除了日日见面的军机大臣之外,一辈子之中,能有几次完整的和皇帝说话的机会?呈现给皇帝朱笔圈定的人里面,皇帝只是看到过大部分的名字,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身为帝师,每天都把自己的学术灌输给皇帝,皇帝自然而然就会把师傅视为最亲密的人,日后登台拜相,帝师当然是皇帝最想用的人选。

寻常的官员那里有可能这样的让皇帝出言,两个最紧要的部院尚书由着王恺运选,要知道无论是历朝历代,官帽子和钱袋子,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么多年来,吏部尚书永远是部院里面最有实权的一位,户部尚书则是最有钱的一位。这样大的机缘在别人那里,只怕是要眼红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