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书目(第2/7页)

蔡少卿《太平天国革命前夕雷再浩和李沅发起义的几个问题》,《太平天国学刊》,第2辑(1985年),350—362页。

陈周棠《洪氏宗谱》,杭州,1982年。

陈周棠编《广东地区太平天国史料选编》,广州,1986年。

程演生《太平天国史料,1850—1864年》,香港,1963年。

稻田清一《太平天国前夜の客民にっハて——広西省桂平县にぉける鄉约·保甲制度再编成を素材として》,《名古屋大学东洋史研究报告》,第十一号1986年,60—69页。

方之光和崔之清《太平天国“小天堂”内涵辩考》,《太平天国学刊》,第一辑(1983年),209—223页。

郭廷以《太平天国史事日志》,二卷,1946年出版,1976年台北再版。

高先知《客家旧礼俗》,台北,1986年。

郭毅生《太平天国历史地图集》,北京,1989年。

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香港,1854年。

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三卷,香港,1958年。

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三卷,香港,1962年。

简又文赠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图书。耶鲁大学,斯特林纪念图书馆。

姜涛《洪秀全“登基”史实辩证》,《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146—147页。

菊池秀明《太平天国前夜の広西における移住と「客籍」エリート:桂平县金田地区の族谱分析を中心に》,《史学杂志》101卷9号(1992年),1—36页。

罗尔纲《“太平天国经集考”和“后记”》,《学院》第2卷第1号(1948年),13—28页;第3号,66页。

罗尔纲《重考“洪宣娇”从何而来》,《历史研究》,1987年第5期,132—137页。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4卷,北京,1991年。

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香港,1965年。

茅家琦《关于郭士立和冯云山的关系问题》,《太平天国学刊》,第1辑(1983年),267—271页。

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3卷,南京,1991年。

祁龙威《太平天国文书史略》,《太平天国学刊》,第5辑(1987年),224—229页。

荣孟源《阎罗和玉历》,《太平天国学刊》,第1辑(1983年),189—200页。

史式《太平天国的造字与改字》,《太平天国学刊》,第4辑(1987年),148—164页。

苏开华《小天堂新见》,《太平天国学刊》第4辑(1987年),290—294页。

王尔敏《1854年上海“泥城之战”原图》,《中研院近史所简报》,第十四卷(1985年),371—375页。

王庆成《金田起义的准备和日期诸问题史述》,《太平天国学刊》,第1辑(1983年),41—88页。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和历史》,北京,1983年。

王庆成《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北京,1985年。

王庆成《关于洪秀全族谱》,《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487—499页。

王庆成《壬子二年太平军进攻长沙质疑》,《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164—192页。

王庆成《天父天兄圣旨》,辽宁,1986年。

王庆成《关于“旨准颁行诏书总目”和太平天国印书诸问题》,《太平天国学刊》,第5辑(1987年),178—223页。

吴良祚《略论太平天国避讳的研究和利用》,《太平天国学刊》,第5辑(1987年),248—274页。

吴良祚和罗文奇《太平天国印书校勘记》,《太平天国学刊》,第5辑(1987年),266—300页。

夏春涛《太平天国对圣经态度的演变》,《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139—154页。

夏春涛《太平天国宗教》,南京,1992年。

萧一山《太平天国诏谕及书函》,前言中署刊于1935年北平,1961年台北重印。

赵德兴《论太平天国的城市政策》,《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49—62页。

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北京,1962年。

钟文典《太平军大旗联语与歌谣口号》《太平天国学刊》,第五辑(1987年),244—247页。

钟文典《有关太平军永安突围后进军路线的几个问题》,《历史档案》,1988年第3期,95—97页。

諸橋徹次《中文大辞典》,12卷,1961—1969。

庄建平《凌十八起义及其历史作用》,《历史档案》,1993年第1期,100—107页。

西文

American Baptist Foreign Mission Society Archives. Valley Forge, Pa. Issacha Jacox Robert Papers and Correspondence.

Anderson, 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 1985.

Bai Limin (白黎明). Primers and Paradigms: A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Elementary Education as a Precondition for Industrialization in Late Imperial China, Ph.D. diss., La Trobe University, 1993.

Bak, Janos M., and Gerhard Benecke, eds. Religion and Rural Revolution, Manchester,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