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10页)

“这可不合适!”马汉山急着嚷了起来,“北平市政府不会答应的。”

方孟敖只斜了他一眼,一个人向和敬公主府大门走去,对站在那里的持枪卫兵:“这里我接管了。听口令,立正!跑步走!”

那几个卫兵是警备司令部派的,不归马汉山管,但都知道方孟敖的来头,这时见他威风凛凛,竟十分听从口令,并腿敬礼,整队跑离了大门。

方孟敖又大步走到了东边的路障旁,对着学生们:“同学们,刚才你们问我,我们会不会住这个公主府。现在我正式回答你们,不住!刚才我也听到了,东北来的同学们还没有住处,现在我代表青年服务队,把这个院子让给东北的同学们住!”

学生人群立刻沸腾了!

太激动了,便有学生不再守纪律,带头喊起了口号:

“进步青年万岁!”

“青年(清廉)服务队万岁!”

方孟敖已经走到带队的军警头目面前:“搬开路障,让学生住进去。”

那军警头目好生为难:“方大队长……”

方孟敖:“你们的徐局长跟我同机来的,有事我担着。搬路障!”

“是!”那军警头目双腿一碰,“报告方大队长,方副局长也是我的上级……”

这就是想套近乎了,方孟敖打断了他:“搬吧。”

那军警头目又答了一声,立刻指挥军警们去搬路障。

人声鼎沸,方孟敖也立刻转过身向队员们:“跑步上车!”

两列队伍同时后转,横队变成了直队,整齐地向西边停着的大车跑去。

马汉山身材精瘦,立刻跟着跑去。

口号声在他们身后喊得更响了。

“大哥万岁!”

虽然人声鼎沸,方孟敖还是听到了这声无比激动的呼喊,跑步中侧过身子,立刻搜寻到了在人群中跳跃的谢木兰,抛去一个美国式的挥手礼。

更多的女生同声喊道:“大哥万岁!”

路障搬开了,许多学生,尤其是女生,激动地喊着,试图追上方孟敖大队。

方孟敖及其大队还有那个马汉山都上了大车。

“开车!开车!”马汉山对司机吼着。

那司机踩油门掉头,飞快将车向西边方向开去。

谢木兰那些女生还有好多学生还是远远跟着,跑了好长一段路程。

更多的东北学生已经拥向和敬公主府大门。

剩在原地的学生不多了。何孝钰还有几个燕大的学生围在梁经纶身边。

一个学生:“梁先生,东北的同学们这样住进去不行。要组织。”

梁经纶轻声说道:“要组织好。你们几个去,叫他们以学校为单位,有秩序地分开住。每个学校都要将每个同学登记名字,不能让一个人被抓。”

“好。”那几个学生立刻向大门边的人群走去。

梁经纶身边只剩下何孝钰了。

梁经纶转对何孝钰:“你去找着谢木兰,陪她一起到方家去等方孟敖。”

何孝钰没有接言,也没有动步,只是望着梁经纶。

梁经纶轻声地:“接触他。这个人可以争取。”

何孝钰这才向谢木兰她们跑去的方向追去。

梁经纶望着何孝钰的背影,望着拥向和敬公主府的学生人群,深邃的目光似乎更深邃了。

在北平,燕京大学外文书店是国民党特务最少光顾的地方。一是这儿卖的都是外文书籍,二是这里卖书的店主原是老燕京教神学的一位美国籍女士。不会外语,不是燕京大学的人,很难在这位美籍女店主面前不露马脚。

因此,这里就成了梁经纶常来的地方,确切地说,成了他与组织的人秘密接头的地方。

“(英语)上午好,索菲亚女士。”梁经纶和她太熟了,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捧着她伸过来的手,轻吻了一下手背。

“(英语)上午好,梁教授。”那女士有六十出头了,热情却不失雍容,“(英语)你的书都找出来了,在二楼,没有安排别人,很安静。”

“(英语)非常感谢。”梁经纶微微向她又行了个点头礼,“(英语)图书馆严先生可能给我送资料来,麻烦您让他到楼上找我。”

索菲亚女士:“(英语)好,没问题。”

“(英语)非常感谢。”梁经纶再次礼貌地致谢,很熟悉地走向里屋的那道门,上了楼梯。

二楼是一间阅读室,书桌上全是外文的经济学书籍,有英文的,有德文的,也有法文的。

梁经纶在认真地阅览,并且对比着做笔记,做卡片。

楼梯轻轻响了,梁经纶慢慢站了起来。

来人手里夹着一包资料,向梁经纶轻轻按了按手,梁经纶坐下了。

来人在他桌子的对面坐下。

来人:“梁教授,这是你要的国外最新的关于金融方面的论文资料汇编。”

梁经纶隔着桌子双手接了过来:“谢谢严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