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第2/7页)

马明急了,责怪刘景,说:“我说要出事的,你还不信!”

刘景也慌了,道:“看来阚家不善,我们快去报告老爷!”

陈廷敬来到滇池,但见一位老者正在水边钓鱼。此人正是阚祯兆。他身着白色粗布褂子,一顶竹笠,须发飘逸,宛如仙君。

陈廷敬上前拱手道:“和风丽日,垂钓林下,让人好生羡慕呀!老先生,打搅了!”

阚祯兆头也不回,应道:“村野匹夫,钓鱼只为煳口,哪里顾得上这满池波影,半池山色!”

陈廷敬哈哈大笑道:“听先生说话,就不是靠钓鱼为生的人。在下刚打北边来,对云南甚是生疏,可否请教一二?”

阚祯兆眉宇稍稍皱了一下,似有警觉,道:“老朽孤陋寡闻,只知垂钓,别的事充耳不闻,没什么可以奉告呀!”

陈廷敬说:“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说不定心里恰恰装着天下事。”

阚祯兆这才回头望望陈廷敬,问道:“不知先生有何事相问?”

陈廷敬道:“云南风物、官场风纪,我都想知道。”

阚祯兆暗自吃惊,问道:“官场风纪?难道您是官差?敢问大人尊姓大名,老朽该如何称呼?”

陈廷敬笑道:“本人姓陈名敬,是个生意人。生意人嘛,怎可不问官场上的事?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阚祯兆便猜着这人就是陈廷敬了。陈廷敬原名陈敬,当年被顺治皇帝赐名,早已是士林美谈。

阚祯兆答道:“老儿免贵姓阚,您叫我阚老头子便是!”

大顺在旁说道:“真是巧了,昨儿一进昆明就遇着位姓阚的,今儿又遇着一位。”

陈廷敬也猜着此人就是阚祯兆,便说:“我倒是知道贵地有位阚祯兆先生,学问书法十分了得,我是倾慕已久啊。”

阚祯兆却说:“老儿还真没有听说过这位本家。”

陈廷敬并不把话挑破,只说:“阚祯兆先生的大名可是远播京师,您这位本家反倒不知道啊!”

阚祯兆说:“惭愧惭愧!”

这边珍儿同大顺悄悄说话:“大顺,敢情姓阚的人说话都这么别扭?”

陈廷敬也不管阚祯兆乐不乐意,就在他近处的石头上坐了下来。攀谈半日,阚祯兆方才讲到云南官场人事,道:“王继文任巡抚这几年,云南还算太平,百姓负担也不重。只看这太平日子能过多久。”

阚祯兆同陈廷敬说着话,眼睛却只望着水里的浮标。陈廷敬问:“阚先生是否看破什么隐情?”

阚祯兆笑道:“我一个乡下糟老头子,哪有那等见识?只是空长几十岁,见过些事儿。当年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头几年百姓的日子也很好过啊。”

正说着话,忽听后面又有人声。回头一看,原来是王继文赶到了。王继文匆匆上前,朝陈廷敬拱手而拜:“云贵总督、云南巡抚王继文拜见钦差陈大人!恭请皇上圣安!”

陈廷敬忙站起来还礼:“见过制台王大人。皇上龙体康健,皇上想着你们哪!”

阚祯兆也站了起来,微微向陈廷敬低了头,道:“原来是钦差大人,老儿失礼了。”

王继文心下大惊,却只当才看见的样子,说:“哦,阚公也在这里!”

陈廷敬故意问道:“哦,你们认识?”

王继文刚要开口,阚祯兆抢先说话了:“滇池虽水阔万顷,来此垂钓者并不太多。巡抚大人有时也来垂钓,因此认得老儿。”

王继文听阚祯兆这么一说,忙借话搪塞:“正是正是,下官偶尔也来滇池垂钓,故而认识阚公。”

这时,刘景、马明飞马而至。刘景道:“老爷,我们有要事相报!”

陈廷敬问:“什么事如此紧急?”

马明望望四周,道:“老爷,此处不便说话。”

王继文忙说:“钦差大人,下官后退几十步静候!”

陈廷敬便道:“好,你们暂且避避吧。”

王继文边往后退,边同阚祯兆轻声说话:“阚公,您可是答应我不再过问衙门里的事啊!”

阚祯兆说:“老朽并没有过问。”

王继文说:“陈大人昨夜上和顺盐行同贵公子见面,今日又在此同您会晤,难道都是巧合?”

阚祯兆道:“老夫也不明白,容老夫告辞!”

阚祯兆扛着钓竿,转身而去。望着阚祯兆的背影,王继文心里将信将疑,又惊又怕。回头一看,又不知刘景、马明正向陈廷敬报告什么大事,心中更是惊慌。

陈廷敬听了刘景、马明之言,心里颇为疑惑。难道阚家真是昆明一霸?阚祯兆名播京师,世人都说他是位高人雅士啊。

刘景见陈廷敬半日不语,便道:“我俩眼见耳闻,果真如此。”

马明说:“我还真担心向云鹤的死活!”

陈廷敬略作沉吟,说:“你们俩仍回盐行街去看看,我这会儿先应付了王继文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