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八阵图(第3/5页)

第三,耿天赐说的八个字,又正好是爷爷在“打仗牌”中常用的八种情况,又恰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情景。

综合这三个原因可以推断,爷爷的确有可能进过墨家机关城,并把生存的技能编成了一副牌交给我。他希望如果有一天我也进入墨家机关城,能够利用这牌的生存技能逃出去。如今这种情况下,我只需要真真正正去用打仗牌的思维来面对我们眼前的危险,寻找破解的办法。

我出生以后,家里就很少有人提到墨家,本来我不觉得潜移默化中有什么信息灌输进我脑子。打牌时爷爷只是简单地提到这是一种“奇门遁甲”,既没提到墨家,更没提到诸葛亮。现在重新审视这八张牌,一切都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跟爷爷玩的时候,那八张牌在他手里变幻多端,相当诡异。为了赢他,上大学以后,我特别在交大的图书馆中研究琢磨了“奇门遁甲”这门学问。很多人说研究了奇门遁甲数十年,不仅可能闹不清楚其中的奥义,或许还会把自己搞得疯疯癫癫的。奇怪的是我竟然没觉得它那么难理解。

“奇门遁甲”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一门秘术学问,也可以说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用科学难以完全解释清楚的系统命运学之一。它不是一个人创作出来的,而是由几代人乃至数代人共同创造的,其中包含中华民族的哲学、历法、宇宙观、天文学、战争学、谋略学等博大精深的知识。

它源于感性思维,发展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形象、比类取象的联想力,以及观物取象的直观思维、类聚群分的逻辑思维、极数通变的象数思维等方法。“奇门遁甲”最早的名字叫“龙甲神章”,“龙甲神章”的传说几乎家喻户晓,当然这是个神话。

故事说的是四千六百多年前,轩辕黄帝和蚩尤在涿鹿展开一场大战。蚩尤身高七尺,铁头铜身刀枪不入,会呼风唤雨。他在战场上制造迷雾,使得黄帝的部队迷失方向,使其屡战屡败。

一晚三更,轩辕丘上传来惊天动地的声音及强烈的光芒,惊醒黄帝众人。大家起床一看,原来有彩虹自天空缓缓下降,从中走出一位仙女,仙女手上捧着长九寸阔八寸的玉匣。黄帝接过来打开,里面有一本天篆文册“龙甲神章”。根据书里面的记载,皇帝制造了指南车,制定了新的战略战术,最终打败蚩尤。当然我认为这个神话,只不过是想借助黄帝如有天助的传说,来提高“龙甲神章”,也就是后来叫做“奇门遁甲”的这门学问的学术地位,但是这里面有两个事情是可以确定的。

第一,“黄帝”确实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武力统一中原的原始社会领袖,堪称中国历史第一位军事统帅。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黄蚩之战的记载丝毫没有用神话口吻。“诸侯咸归轩辕,一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琢鹿之野,遂禽杀蚩尤。之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

第二,“奇门遁甲”的原形“龙甲神章”,的确在军事上帮助了黄帝,其应用于战争,可以四两拨千斤,百战百胜,无往不利。虽然现在的“奇门遁甲”被道术、预测学等加以神话,但这东西最早还是属于军事工具的。除了记载兵器的打造方法之外,“龙甲神章”上还记载了很多行军打仗调兵遣将的兵法。

“龙甲神章”是怎么演变成“奇门遁甲”的呢?

经过数次战争,黄帝认识到手里这本奇书的重要性,要他的宰相风后把“龙甲神章”四千三百二十局演绎成兵法十三章,孤虚法十二章,奇门遁甲一千零八十局。到周朝时,姜太公因行军布阵的需要再次压缩为七十二局。民国手抄本中提到汉代著名楚墨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后,再次将其改革为阴遁九局、阳遁九局,共十八局。

史书记载,奇门遁甲被称为帝王之学,极端守秘,不得泄露外人,如一般人盗用,斩首勿论,所以它可以说成是被深埋在历史渊底的秘传中的秘传。由于它威力之大,师父只能亲口传授弟子,导致了解它的人非常少。从古至今,使用奇门遁甲之术的贤圣大多是治国平天下的军师,如姜太公、范蠡、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奇门遁甲”实际上在墨家历代中口口相传,其中楚墨钜子水镜先生对诸葛亮言传身教,使其成了应用它的高手。

如果这个机关城真的是诸葛亮构建的,那么他必然会应用奇门遁甲在此城中,我们应该怎么破才能逃得出去呢?看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大蚺蛇,我一时心急如焚,感觉距离拼凑起完整的答案,就差那么一块碎片。但是那碎片究竟在哪里呢?

爷爷的八张牌,是奇门遁甲根据八卦方位所定的八个不同角度,还需要知道这里究竟是对应在哪个位置的哪一张牌,以及这牌跟这里的蚺蛇险境又有什么关系。八张奇门遁甲,十张牌,差的两张牌,会不会就是我脑袋里最后一块欠缺的碎片?想到这里,我迫切地问:“谁告诉我下,这中将,后阵跟奇门遁甲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