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义愤!(第2/3页)

赢祥粗略估计,收上来这笔银子,哪怕不用贾环那还没影儿的银行相助,朝廷也能轻松渡过难关。

不过……

贾环说的也不无道理。

若是让那些人将这次清理行动,和国库缺银挂上勾,再坐实了……

那朝廷之威望和面目,将会变得无比可憎!

甚至,上行下效,下面各省各府各县的主官们,会用这种法子,在地方上肆意搜刮剥削,以弥补这次的损失。

千万不要低估他们的下限,那比人们想象的还要低的多的多……

只是,贾环却解释道:“陛下,王爷,账不是这样算的。清缴上来的银子,并非全是赃银。还有大部分,是别人存在他们钱庄换成了银票的银子。

这部分银子,待那些人持着银票前来,并能证明来路清白后,要还给人家的。

否则,是真要出大乱子的。

抛除这些外,能收上来的银子,最多不过一千万两。

当然,这里指的是现银。

若是连他们的宅第门面古董田契都算上,三五千万两都打不住……

臣只要现银就好。”

“不可能!”

隆正帝断然拒绝道,许是觉得力度不够,又咬牙切齿的补充了句:“绝无可能!”

贾环不乐意了,道:“陛下,臣不是不知您为何忍了他们那么久都没动手,您不就是怕担心得罪太多人吗?

那些人的力量和势力大到陛下您都为之忌惮,可臣却不避艰难危险,一举干翻他们,您真当臣是二傻子?

臣这样做,还不是一心为了朝廷,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

若真只是为了臣自己,为了筹备银行,臣哪儿不能去赚银子?

因为今晚的勾当,贾家日后至少要缩头缩脑的委屈三五年甚至更久。

就是臣,处理完都中事务后,也得自己把自己流放到外面好几年。

直到他们忘了臣的存在,才有机会回来。

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您觉得臣就是为了这笔银子吗?”

隆正帝闻言,顿时不吭声了。

眼神依旧冷冷的盯着贾环,但比之前却和缓了许多。

当然,话依旧不可能有好话:“怎么,给朕做事,委屈着你了?”

贾环无奈苦笑,道:“陛下,若臣真觉得给陛下做事委屈,这会儿还在家里陪娇妻。

以臣的性子,若非感念陛下这些年的看顾,绝不会掺和这些狗皮倒灶的破事。

天下不平的事多了去了,又没惹到臣头上,臣管那么些做什么?”

隆正帝闻言,嘴角抽了抽,眼睛盯着贾环,不说话……

贾环郁闷,成不成给个准话行不?

一旁赢祥却知道隆正帝心里又被感动了,只是还是舍不得银子……忙解围道:“贾环,你总要说说看,你要那么些银子做什么?”

贾环忙道:“臣要用它们办一件大事……”

赢祥听他说的不详不尽的,皱眉道:“什么大事?可是为了筹备银行?”

“不是……”

贾环道:“和银行有关,但关系不算太大。

臣现在还不能透露机密,但臣敢保证,办成这件事,对朝廷有百利而无一害。

而且,所耗费的银子,用不了多久,就能干干净净的回到国库。

还不用担心被人造谣说嘴!”

“果真?”

“当然!”

“这样的话……”

赢祥看向御案后的隆正帝。

论经济手段,他还是颇为相信贾环的。

隆正帝也信,只是……

“五成绝不可能,最多两成。”

隆正帝沉声道。

贾环伸出三根手指,比划道:“最少三成……外加南城兴化坊的杏花街。”

兴化坊其实原本就叫杏花坊,只因坊内多杏树,每到春秋,都因杏花或杏子香美的不可方物。

只是后来不知哪个老夫子上书朝廷,以为杏花坊不够庄重肃穆,与神京不合,所以改名为兴化坊。

甚至,还将大多的杏树砍伐……

但兴化坊中,却留下了一条街,街两边的宅第里尚存不少杏树。

故名杏花街。

隆正帝似允许了贾环要走三成银子的意思,只是好奇道:“你要一条街?做什么用?就朕所知,杏花街内如今住着的都是……”

他知道个锤子,整日里满天下的灾祸都不够他操心的,哪里会知道小小一条街道上住的什么人?

好在,一直做木头人的张廷玉知道,他道:“陛下,杏花街住的都是都中纺户和绣户。”

所谓纺户和绣户,就是专门以纺织和刺绣为生的百姓。

神京都中,煌煌百万民众,每日消耗的布匹和刺绣不知多少。

但纺户和绣户却不是为普通百姓准备的,而是为了宫里……

虽然宫里每年都会从苏杭或者蜀地进锦缎,但那都是供奉给贵人的。

寻常宫人,却穿不上那种好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