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平叛乱,伐突厥(第2/14页)

他一边派拔野古部和同罗部的骑兵围攻乌城,一边和弟弟突利可汗及铁勒首领契苾何力率20万大家将下,准备攻占长安。也就是说,李唐按时给他们上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了,他们还要让李唐隶属于他们。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管他们有没有占领长安的能力,刚刚坐上皇位的唐太宗都不可能容忍他们如此的挑衅。

面对突厥的咄咄逼人,唐太宗毫不含糊,即刻派出了程咬金、徐世绩和屈突通等三员大将,让他们去乌城,击退突厥兵。那时候的唐太宗还不知突厥想攻占长安,当然也就不知道突厥已进攻乌城,这只是颉利可汗分散唐军兵力的一种策略。

因而,颉利可汗的部分突厥兵力在攻占乌城时,他和弟弟突利可汗及契苾何力正马不停蹄地一路南下,向武功挺进……

武功是什么地方?是唐太宗的出生地。自己刚刚坐上皇位,突厥不送贺礼也就罢了,竟然还来挑衅,挑衅倒也罢了,竟然还向自己的出生地挺进。这已经不是给不给自己面子的事了,而是对自己的奇耻大辱。必须给他们点儿厉害看看。

唐太宗立即派出自己的勇将尉迟恭,让其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御突厥的侵犯。

作为唐太宗的一员“福将”,尉迟恭自然不会让皇上失望,他率唐军在泾阳与突厥骑兵先锋打了一场恶战后,越战越勇的他不仅击毙了千余突厥骑兵,而且还生擒了突厥的将领阿史德乌没啜。

李唐的战斗力完全出乎了颉利可汗的意料。不过,对于在出征李唐时已经下决心拿下长安的他来说,这点失败只能算是个小小的挫折,根本不可能打击到他攻占长安的野心,更无法遏制他进攻长安的步伐。他率突厥主力,强力抵进渭水河畔。

霎时,渭水河畔的近二十万突厥兵就列阵北岸,旌旗飘飘,很是壮观。

自己刚刚坐上皇位,敌人就兵临城下。这,成了李世民继位后,面临的最大的危机。

怎么办?此时,长安兵力仅有上万。如若突厥硬攻,唐军还真不一定能守住。一时之间,李唐的都城长安进入了戒严状态,李唐朝廷更是人心惶惶……

第八十六节 渭水之盟

(1)

面对兵临城下,是否要像司马懿所说,“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耳。”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四,也就是公元626年9月19日,在李世民登上皇位不过半个月后,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便急不可耐地要进攻长安了,面对突厥兵在渭水河畔安营扎寨,布阵叫嚣,长安百姓和朝廷百官很是惊慌。

突厥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以前他们只是骚扰,只是掠夺财物,如今这是要掠夺李唐天下啊。一时之间,长安到处人心惶惶,恐慌不安。

和朝廷百官及长安的普通民众不同,唐太宗内心更多的是愤怒和耻辱。曾经南征北战,破敌无数的他,怎么可能任由突厥在他的门前撒野?他即刻召来朝臣商议。

“哼!打到朕门下了,那朕倒要去好好会会他!”唐太宗不待群臣说什么,便说出了他的决定。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尚书左仆射萧瑀最先表示反对,“此次这颉利可汗明显是有备而来的,陛下若亲自迎战,太危险了!”

“萧公说的是啊,陛下,”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也不甘失去这个巴结皇上的机会,上前一步说,“这些蛮夷之人,不值得陛下亲自出面。何况据臣看来,这些蛮夷看似来势汹汹,可面对我们坚固的城门,他们只能望门兴叹,奈何不了我们。因此,我们只需关闭城门,闭门不出,过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乖乖回去了。”

如果是唐高祖李渊,也许会认同封德彝的这种观点,以稳、守为主。可如今是唐太宗李世民当政,他不可能这么做。于是,在封德彝还未说完时他已经皱起了眉头,在封德彝的话音刚落时,他厉声道:“什么?闭门不出?不!面对如此的挑衅,我们岂能闭门不出?我们绝不能示弱,更不能关闭城门躲起来。一旦我们这么做了,他们势必会在城外烧杀抢掠,这既影响京城周边局势,更影响士气!”

当然,除了唐太宗所说的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自己刚刚登基,怎么可能向突厥示弱?此时正是他向各方示威、树威的时候,怎么可能因为突厥兵临城下而龟缩在城内不出?

然而,面对打到门口的强敌,他堂堂一个大唐皇帝,亲自率军迎战,似乎也不大合适。

“陛下!”门下省侍中高士廉上前一步,主动请缨,“突厥来者不善,我们不能退缩。可两位尚书大人担心的也对,既然必须迎战,那就让臣率军前去迎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