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人治(第4/23页)

李神通说话的时候,不望扫视一下众人,语气也颇有些语重心长的味道,似乎那高高在上的皇上,只是他的侄子,因而,这里的所有人里,只有他这长辈最有资格开口说这些不满。

李神通的突然冒出,让唐太宗内心那已经燃到极点的火,烧得更旺了,他先在心里冷笑一声,然后心想,好啊!又一个找上门的。

……

于是,他便说了那番让整个宴席陷入沉寂,让重臣们都开始忐忑不安,让李神通羞愧得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的话。

李神通毕竟是李神通,他既能屈能伸,也识时务。虽然唐太宗让他尴尬难堪,但他知道,自己确实错了,错在搞错了状况。李世民,已经不是那个在受到李建成排挤时,在他面前流泪的二郎了,他是当今天子,是李唐百姓,甚至朝廷众臣的“天子”。在“天子”面前,他这叔父又能算得上什么呢?什么都不算。既然什么都不算,他刚刚说那些话,就是触怒龙颜,是“大不敬”。

于是,他扑通一声跪下了。

“陛下恕罪!臣知罪!”

一看李神通这样,唐太宗心里积满的气又消了一些。他意识到,虽然叔父刚刚的话不对,可自己在众臣面前,那么毫不留情面地说他,且说得那么严厉,也有点儿过分。不过,即使如此,唐太宗却并没有让李神通起身。

他要让叔父多跪一会儿,他要借这个机会,借叔父和尉迟恭的“胡闹”,来为自己树威。此时此刻,对他而言,没有比用这两个人开刀更合适的了。

杀鸡才能骇猴!

和李神通一样,唐太宗的其他宠臣,也都意识到,那位坐在中央,冷眼看着他们的人,已经不是那个曾经和他们称兄道弟的人了,他是皇上,是天子,是可以一句话就决定他们生死的皇帝。

寂静就是这么来的,静得都有些让人害怕,静得让他们似乎都不敢呼吸,只能竭力屏住呼吸。

依然跪在地上的李神通,后背慢慢湿了,他的脸上也渗出了一粒粒的汗珠,汗珠越集越多,慢慢汇集成流,一点点流了下来,一滴又一滴……

李神通此时有些害怕,他忽然明白,侄子这是要“枪打出头鸟”了,狡猾了一辈子的他,怎么能在这时候犯错呢?李神通懊恼至极。他虽然不知道,唐太宗接下来要把他怎么办,但他知道,唐太宗一定是要拿自己开刀了。自己的这个侄子是个什么人?是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也是个狠起来比谁都狠的人。这从那场“玄武门之变”中就能看出,从他毫不含糊,眼都不眨一下地屠侄就能看出。如今,为了稳定政权,这个侄子以此事为由,杀了他都不奇怪。

这么一想,他顿时汗如雨下,跪着的地面很快就洇湿了好大一片。

“你……起来吧!”

终于,寂静被打破。唐太宗的这句话,说得一如往常地平和。看来,他的心绪平静下来了。

李神通长吁一口气。

“谢主隆恩!”颤着声说完,李神通慢慢爬了起来。双腿发软的他,站起来时还打了个趔趄。

只是十多分钟,李神通似乎老了好几岁。

唐太宗并没让这件事就此作罢,另一个——尉迟恭他还没有敲打,他怎么可能作罢?李神通认“罪了”,可那尉迟恭还没认“罪”。

唐太宗慢慢站了起来,慢慢踱到了尉迟恭面前,然后站住,定定地看着尉迟恭。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尉迟恭,虽然低垂着头,可还是感受到了来自唐太宗眼神里的寒意,他也怕了。

“朕以前看过一本书叫《汉书》!那时候,朕看到汉高祖时期,活着的有功将领很少,很是吃惊,也很为那些死去的将领喊冤,觉得汉高祖太过分了,并想以此为戒,保护有功之臣,竭力保全他们的性命。然而,朕现在,竟然能理解汉高祖的这种做法了。”

唐太宗虽然是很平静地说完这些话的,但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块巨石,在重臣心里翻起了浪。

寂静,是连空气都静止了的沉寂。

“尉迟将军!尉迟恭!尉迟敬德!”唐太宗突然加大了音量,用三种不同叫法,叫了尉迟恭三声,“一直以来,你居功自傲,做一些违法违规之事。”

尉迟恭以及刚刚准备也要张口诉说不满的程咬金,全都吓得双腿发软,程咬金不停地瞟旁边的秦叔宝,心想,天老爷啊,幸好这好兄弟拦住了俺,不然俺真就要闯祸了。

程咬金还没庆幸完,尉迟恭突然也像刚才的李神通一样,扑通一声跪下了,这跪下,不是被迫,而是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