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逆才”魏征(第3/7页)

“这个魏征,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仗着他是谏议大夫,处处故意找茬,如今,朕的任何决定他都要提反对意见!”唐太宗双眼通红,拍桌子怒声道。

唐太宗发火的时候,长孙皇后只是静立一旁,默默听着。等唐太宗发完火,她慢慢走到他面前,一边为他斟茶,一边说:“臣妾以前不明白陛下为什么那么重用魏大人,今天终于知道了!”

“皇后什么意思?”唐太宗一惊问。

“陛下,臣妾通过这件事,知道魏大人果然是个以大唐社稷为重的大臣!”长孙皇后说。

“难道皇后不生气吗?他针对的可是我们的宝贝女儿啊!”唐太宗对长孙皇后的反应有些吃惊。

“陛下,臣妾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生气呢?这样的大臣,多难得啊!”长孙皇后说着话,站在了唐太宗左侧面,轻轻为他捏起肩来,“臣妾真为陛下能拥有这样直言的大臣而高兴啊!”

唐太宗紧绷的身体放松下来,脸上的怒色也在慢慢消散。

“皇后真是这样认为的?”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继续说:“陛下刚才的话,臣妾听了,感触颇深,刚刚臣妾听陛下说的时候,臣妾就在想,臣妾与陛下结为夫妇也有十多年了,一直情深义重。可即便如此,臣妾在见着陛下时,也不敢什么话都说,也要看陛下的眼色行事,总是担心说出的话会冒犯陛下。可这魏大人呢,虽然是大臣,虽然也知冒犯陛下的结果会是什么,但却依然直言,是只有一心为大唐江山社稷着想的大臣才会不怕冒犯陛下啊,这样的大臣,实在是太难得了!女儿的婚事事小,大唐江山社稷事大啊!陛下,这样的人说出来的话,陛下一定要听啊!”

长孙皇后的这番话,瞬间就将郁结在唐太宗心里的那股气驱散了。唐太宗沉思起来,仔细琢磨长孙皇后的话。

确实如此。论直言,朝臣中又有谁能比得上魏征?即便是那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忠臣,偶尔也会看他眼色行事,只有那魏征,不管何时,丝毫不会顾忌自己的皇帝身份,一心只为朝廷着想。俗话说,良药苦口,他的话虽然不中听,也让人听了不舒服,但动机却是好的。如果自己身边的人,都只说自己爱听的,自己想听的,那么,即便自己犯了错,也不会有人提出,这样不就是对整个朝廷不负责任吗?

想通了,唐太宗高兴起来,庆幸自己在朝堂上控制住了情绪。

“听了皇后一席话,朕受益匪浅!”唐太宗一把拉住长孙皇后的手说,“皇后说得没错,只有苦药才能治病!”

长孙皇后见唐太宗心情变好了,也很高兴,她又说:“陛下,臣妾有件事,不知陛下是否能答应?”

“什么事?皇后快说!不管皇后说什么,朕都答应!”唐太宗看着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可是很少张口求他的,一定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臣妾想就这件事赏赐魏征,鼓励他直言,陛下觉得可好?”长孙皇后说。

唐太宗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起来,说:“皇后说朕拥有魏征这样的臣子难得,朕倒觉得,大唐有你这样的皇后,才是真正难得啊!准了!准了!”

“臣妾多谢陛下!”长孙皇后娇媚道。

话刚说完,长孙皇后已经被唐太宗揽入怀里了……

此后,长乐公主的嫁妆,不仅按着永嘉公主出嫁时的标准办了。而且长孙皇后还派人赐给魏政绢四百匹、钱四百缗……这件事在朝臣中引起的反响可想而知,而长孙皇后的做法,就连“刺头”魏征也不禁说:大唐有如此皇后,是大唐的大幸,是皇上的大幸!

唐太宗身边既有忠臣魏征,又有贤后长孙皇后,大唐岂能不强盛?

皇帝也是人。虽然魏征难得,但对唐太宗来说,自己一个大唐天子却时时刻刻处在魏征的“监视”之下,很多事都无法做到随性,也是让他很烦恼的事。气极了,有些候不仅讨厌魏征,甚至连杀他的想法都有……

第一百零四节 君臣“暗斗”

(2)

唐太宗虽然希望自己的身边有个能时刻提醒他,给他谏言,让他不要犯错,成为一代明君的忠臣。可这个忠臣如果时常让他下不了台,他也是会愤怒的。

一日,众臣都在朝堂等着,可唐太宗依然没有出现,好不容易出现了,刚刚坐定便朝堂下说:“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朝臣通常都能从唐太宗的这句话里听出,皇上是想退朝了。通常没什么急事,也都会住嘴,因此,唐太宗说完便起身要离开,不料却听魏征说:“臣有奏!”

唐太宗一听,皱着眉,看着魏征,不满道:“说吧!”

“陛下,灵州……”

魏征到底说了些什么,唐太宗并不关心,他的心思此刻根本没有在朝上,而是在他的袖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