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演越烈的政君臣博弈(第2/3页)

高宗的理由被禇遂良轻而易举地推翻了,而禇遂良提出的两大理由,却又让高宗无力反驳。

一,说皇后系出名门。这确是事实,而且此言还有暗示武昭仪家世卑微的意思。

二,说皇后是太宗皇帝亲自选定的,不能轻废。这个理由当然更是冠冕堂皇。其言下之意就是——皇上您既然一向以仁孝著称,怎么能随意做出违背先帝意志的不孝之举呢?

面对禇遂良的强势反击,天子李治哑口无言。

他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铁青着脸拂袖而去。

当天的对决以天子的失败告终。

长孙无忌和禇遂良对视一眼,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于志宁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庆幸这难挨的一天总算过去了。

可是,难挨的日子并没有过去。

天子睡了一宿,仿佛把昨天的理屈和尴尬忘得一干二净,第二天又把几个宰相叫到了内殿,还是那两个字——废后。

很显然,天子开始耍赖皮了。

他要跟长孙和禇遂良打疲劳战——反正我就是要废王立武,你们今天不答应,我明天再提,你们明天不答应,我后天再提,跟你们耗到底,看谁耗得过谁!

这一天,禇遂良照例打前锋。可是面对天子的死缠烂打,禇遂良明显有些沉不住气了,他用一种面红耳赤的激愤神情对高宗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请选择天下的名门望族,何必一定要娶武氏?武氏曾经侍奉先帝,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天下万民的耳目,又岂能轻易蒙蔽?千秋万代之后,世人将如何评价陛下?愿陛下三思!臣今日忤逆陛下,罪当万死!”

禇遂良慷慨陈词之后,似乎被自己的一腔忠义感动了,忽然退到殿前,放下手中的朝笏,解开头巾,然后一边用头撞击台阶,一边颤声高喊:“臣把朝笏还给陛下,乞求陛下让臣告老还乡!”

殷红的鲜血顺着禇遂良的额头汩汩而下。

那一刻,长孙无忌懵了。

形势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且一下子脱离了他的掌控。

很显然,禇遂良的表现过火了。

当众揭穿天子的隐私,这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又以辞职相要挟,更是恶化了本已剑拔弩张的事态。禇遂良这么做,不仅把他自己推上了万丈悬崖,而且把天子和长孙无忌全都逼到了绝地死角,让每个人都没有了转圜的余地。

完了,长孙无忌在心里发出一声悲凉的长叹,禇遂良这回彻底完了。没想到这么聪明的一个人,也有这么糊涂的时候!

站在一旁的于志宁看着这令人震惊的一幕,顿时脸色煞白,细密的汗珠布满了他的额头和鼻尖。

而此时此刻,坐在御榻上的天子更是青筋暴起、怒目圆睁。

他涨红着脸似乎要说什么,可又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禇遂良的话不仅让李治感到极度愤怒,而且让他无比难堪。

他万万没有料到,那层最让人羞于启齿的窗户纸,居然就这么在大庭广众之下被禇遂良捅破了!

这一刻,高宗李治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天下人面前裸奔。

“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天下耳目,岂可蔽也?!”(《资治通鉴》卷一九九)禇遂良说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打在了他的脸上,李治感觉自己的皮肤有一种被烧灼的刺痛感。

他恨不得现在就杀了禇遂良。

可他还是忍住了。

李治最后艰难地挥了挥手,用一种嘶哑的嗓音喝令左右把禇遂良拉出去。

“何不扑杀此獠?”

就在人们还没从这血溅丹墀的一幕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一个异常激愤的女人的声音,又猛然从珠帘后面飞了出来,像一根尖锐的金针同时刺进所有人的耳膜。

这是武昭仪的声音。

这个声音是如此突兀而又如此狠戾,以致于在场众人无不悚然一惊。就连天子的脸上都充满了错愕。君臣议事,天子却让一个女人躲在珠帘后面偷听,而且这个女人还公然发出咆哮,扬言要诛杀大臣,这实在是令人既尴尬又震惊。

现场的气氛就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于志宁脸上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正在啪嗒啪嗒地往下掉。

最后,首席宰相长孙无忌发言了。

这个饱经沧桑的帝国大佬,用一种沉稳而淡定的表情冲着珠帘背后瞟了一眼,说:“遂良受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资治通鉴》卷一九九)

高宗君臣的第二次交锋,就在长孙无忌的这句话中草草收场。

一切看上去都和昨天没什么两样。

天子照例拂袖而去。

众人照例默然而退。

关于皇后废立的问题,照例是无果而终。

唯一不同的,就是内殿的台阶上赫然多出了几点血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