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擎天:刘仁轨传奇(上)(第2/2页)

另一个原因,估计是想通过对高丽用兵来威慑百济。因为高丽一直是百济的坚强后盾,如果能一举消灭高丽,百济复国军的斗志必然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很可能因此瓦解。如此一来,熊津的危险便能解除,百济也可不战而下,用兵高丽就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战略设想,所以在龙朔元年四月,高宗正式下诏,命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率萧嗣业及诸胡兵力共三十五军,从海陆两道分兵合击高丽。

这一年七月,苏定方率领海军直趋浿江,在此大破高丽守军,随后屡战皆捷,迅速进围平壤。与此同时,陆军也快速越过辽东,兵锋直指鸭绿江。高丽权臣渊盖苏文派遣其长子渊男生率数万精兵扼守,唐军前锋受到阻击,无法渡江。

九月,契苾何力率主力进抵鸭绿江。其时正逢江水结冰,契苾何力立刻下令全军踏冰冲锋。高丽守军本来在兵力上就处于劣势,如今失去了天险,顿时斗志全无,防线瞬间崩溃。唐军一直追击了数十里,斩首三万余级,余众皆降,渊男生仅以身免。

此次出征,唐帝国的海陆两军都大获全胜,而且苏定方部已经开始围攻平壤,如果契苾何力能够乘胜而进,与苏定方会师,完全有可能一举攻克平壤,进而平定高丽。

然而,就在这关键的时刻,高宗李治却忽然下诏,命令契苾何力班师回国。

高宗突然撤兵的原因史书无载,但是从隋唐两朝多次东征高丽的失败教训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被迫撤兵的原因都是因为陆路的运输出现了重大问题。此次契苾何力的陆上远征军直接绕过辽东的多座坚城,长驱直入高丽境内,其漫长的运输补给线随时有可能被辽东的高丽军队切断。而且契苾何力攻过鸭绿江的时候,时节已经进入冬季,唐军需要大量的冬衣和粮草,无奈后勤补给又得不到保障,在这种形势下,高宗只能要求契苾何力撤军,以免遭受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

契苾何力部撤退后,苏定方部依旧猛攻平壤。他的后勤没有问题,因为他率领的是海军,海上运输不会遭到高丽军队阻截。

于是,从这一年七月兵围平壤,到次年(公元662年)二月,苏定方部对平壤整整围攻了八个月,但是这座坚城却依然固若金汤。

为了早日攻克平壤,高宗再次派出了一支海军,由左骁卫将军庞孝泰率领,自海路进入高丽的蛇水(今朝鲜合井江),准备增援苏定方。

然而,庞孝泰部却在此遭到了高丽军队的顽强阻击。庞孝泰率部殊死奋战,最后还是输掉了这场战斗,庞孝泰本人,连同跟随他出征的十三个儿子,全部壮烈殉国。

蛇水之败是唐军此次东征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

平壤城下的苏定方部得知援军覆没的消息,士气顿时大挫。此时虽然已经进入春季,但是平壤城的上空忽然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唐军将士的战斗力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高宗朝廷眼见攻克平壤的希望日益渺茫,不得不命令苏定方撤兵回国。

在讨伐高丽的漫漫征途上,唐帝国又一次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百济战争几乎前功尽弃,高丽战争再度无功而返,朝鲜半岛逐步恶化的形势顿时让高宗李治感到了一种强烈的忧虑。

要不要放弃这场东征?

李治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