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2/4页)

“第一?!”杨继业总算明白过来,当下吩咐管家杨福道,“去把中门打开,张灯结彩,买些爆竹来,我要摆酒席庆贺!另外准备三牲,中午时分祭祖,去通知几位少爷和小姐们,一个都不能少!”

等爆竹放起来的时候,报喜的人早已经离开了。

“都是阿福我疏忽了,家里有应考的人,怎么能够不提前准备好爆竹呢?”管家杨福看着大门外面拾取散落的爆竹的孩子们,有些自责地说道。

且不说我们在这边如何庆祝,皇宫里面也是一片喜庆的气氛。

“没想到啊,真是没有想到,没想到这个杨延昭不仅能够在阵前冲杀,这文章也是做得花团锦簇!天波府出了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呀,杨继业真是好福气啊!”太宗皇帝手里拿着宰相赵普送过来的在这一次恩科中获得殿试资格的士子名单和成绩,拍着书案感慨道。

“我大宋的臣子中能出现这样难得的人才,也是朝廷的福气,陛下的福气啊!”宰相赵普乐呵呵地恭喜道,见到皇帝陛下今日如此高兴,他就知道这次的科考总算是平稳度过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看皇帝在殿试的时候如何取舍了。

“不错!不错!”皇帝捻着几根稀疏的胡须沉吟道,“这次的恩科办得不错,则平你是功不可没的,易直(吕端的字)的主考也作得中规中矩,朕打算擢升他为参知政事,不知道则平你觉得如何?”

“皇上的眼光,自然是差不了的!”赵普点头赞同,接着又提醒道,“不过易直擢升过快,恐怕朝臣们会有非议的,臣以为陛下不若待到殿试之后,在大赏群臣的时候将他一同擢升,这样别人也就不好意思出言反驳了。”

“则平你出的好主意!就这么办罢!”太宗皇帝忍不住笑道。

君臣二人相视大笑,升起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那些契丹人的使者已经到了京师,陛下打算什么在时候召见他们?”赵普见皇帝的兴致很好,于是问道。

“恩,不忙,不忙!”太宗皇帝捋着胡须,将双目微微瞑起,只露出些须的眼珠来,“让他们在京师中多呆一阵子,着礼部的官员们带着他们多看看我大宋的富强景象,时不时地将禁军拉出去操练一番,也好杀一杀这些番子们的锐气,叫他们也明白明白,我们大宋的江山也不是他们这些茹毛饮血的生番们所能够觊觎的!”

“陛下的用意自然是极高明的,只是那些契丹人粗鄙无文,未必能够领会,老臣以为,还是定下一个确实的日子为好,也省得那些番子们无事生非,闲得闹出什么事端来。”赵普建议道。

“你说的也有道理——”太宗皇帝想了想后说道,“这样吧!就安排在殿试之后,也让他们见识见识我中原上国的诗礼如何鼎盛。”

“陛下,老臣有句话一直梗在喉里,不吐不快,还望陛下恕臣无状!”赵普吞吞吐吐地说道,脸上的神色颇有些不安。

太宗从龙椅上面站了起来,在屋子里面走了两步,来到了赵普的身边,恳切地说道,“则平啊!你我相交数十年,虽分属君臣,实则情同兄弟,有何话不可明言呢?但说无妨!”

“陛下真的打算答应契丹人的议和要求,与他们结亲吗?”赵普有些不解地问道。

“呵呵!是颀儿托你问的吧?”太宗皇帝微微笑道,“朕早就知道她会求到你的门上的。”

“老臣不敢隐瞒,颀儿公主的确来找过老臣,不过臣也很想知道陛下的意思究竟如何?这件事情也是关系到我大宋国运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啊。”赵普先是承认了太宗皇帝的猜测正确,接着继续追问道。

“朕虽然算不上英明之主,但也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女儿当作政治筹码来使用,和亲只不过是契丹人想要寻衅的借口罢了!一旦他们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宋辽两国必然会重起战端,我可不想自己的女儿去那苦寒之地受苦,更不用说,朕曾经在太祖的面前答应过,必然要让幽云十六州之地重回我汉人之手!”太宗皇帝冷哼道。

“陛下英明,和亲实乃不智之举,只会更添辽国的嚣张气焰,打击我们大宋国的民心士气,实在不能答应!”赵普立刻附和道,“不过若是公主问起来的话,老臣应该如何作答才好呢?”说完将一双眼睛围着太宗皇帝直转。

太宗转念一想,笑着说道,“这个好办,你就说朕让她好好呆在宫里准备嫁妆吧!”

“陛下方才不是说——不打算和亲?”赵普见皇帝居然当着他的面就出尔反尔,心中很是诧异,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太宗皇帝没有答话,只是笑吟吟地望着这位两朝重臣,这位大宋文臣之首,这位自他不到二十岁时就已经跟在太祖身边出谋划策的大宋开国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