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敌后(第2/7页)

事实证明,朱以海还是太天真。张应元、张心裕比正儿八经的清军还要狠,铁了心地当叛徒,“浙系”军队再次败北。

七月,鲁监国决定亲征,调集郑彩、周瑞、周鹤芝、阮进等部,进攻福州,结果再遭败绩。

两次直取福州败北,朱以海认真吸取了教训,意识到凭自己手上的兵力,想打大城市是不可能了,搞“农村包围城市”才是王道。九月,朱以海出奇兵袭击福州外围的沿海地区,先后攻占罗源、连江两县,次月又光复了长乐、闽清、宁德等地。至年底,清军盘踞的省会福州稀里糊涂地成了前线,频繁遭到南明军队的“骚扰”。

鲁监国带着“浙系”军队(其实主力还是福建的郑彩),在福建毫不客气地攻城略地,大有喧宾夺主的气势,郑成功率领的“闽系”当然也没闲着。

永历元年(1647年)二月初一,郑成功率军攻克海澄,次日向漳州进攻,但兵力有限,没能攻下来。清军没让郑成功在海澄多待几天,二月初五便攻占海澄,郑军被迫撤退。六月,郑成功率军再次进攻漳州,还是没攻下来。

郑鸿逵、郑成功脱离郑芝龙的控制撤到金门,手上兵力不多,几个月来主要是制造战船兵器、募练兵勇、筹集粮草,守不住海澄、拿不下漳州实属正常。

看到朱以海的“浙系”越战越勇,自知实力不济的郑成功开始坐不住了。

八月,郑成功将“闽系”军队集结于桃花山,并联络御史沈佺期、光禄寺卿林桥升等起兵响应,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泉州战役。

驻守泉州的是清军提督赵国祚,还有溜石寨参将解应龙配合防守。郑成功的军队一攻城,解应龙就率军从溜石寨钻出来,袭击郑成功的侧翼和后路。

攻了几次城没攻下来,郑成功发现不对劲,怎么侧翼和后路总是被抄?郑鸿逵、郑成功商议,要想拿下泉州,首先得把解应龙干掉,省得他总是出来捣乱。

九月初三,郑成功以攻城为饵,引诱解应龙出击,并在半道上设伏,将解应龙的军队一举歼灭,并乘胜捣毁了溜石寨。

没有溜石寨的支援,泉州俨然成了一座孤城。赵国祚突然警觉起来,一面严密布置城防,一面紧急探查内应,几天时间就抓出了不少被郑成功策反的“眼线”。

泉州被围困,赵国祚密调漳州守将王进前来救援。王进倒是不敢抗命,但手上只有一千五百人,他必须掂量一下,到底是去救援,还是去送死?

王进灵机一动,谎称自己带着数万潮州援军,要直捣郑成功的老巢安平。为了将戏演得逼真,王进率军向安平方向一路狂奔。

“眼线”都被赵国祚干掉了,郑成功彻底抓瞎。得知潮州有数万人要杀到自己的老巢,郑成功果然中计,赶紧分兵撤守,留下郑鸿逵继续攻城。

郑成功率主力往安平撤,王进突然转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抵泉州城下,与赵国祚里应外合,夹击郑鸿逵的攻城部队。郑鸿逵还没搞清楚从哪儿冒出来这么一帮人,便全线溃败,撤回金门。后来,郑成功得知王进的援军只有区区一千多人,肠子都悔青了,恨不得拿脑袋往墙上撞。

尽管“浙系”、“闽系”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地方系”的抗争却搞得如火如荼,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郧西王朱常湖等人率领的义军。

永历元年(1647年)七月初四,活动在闽北地区的郧西王朱常湖与王祁、李长蛟率义军攻克建宁府(今福建建瓯),清总兵李应宗、副将曹胤吉、建宁知府高简战死。义军占领建宁府后,又连克建阳、崇安(今福建武夷山)、松溪、政和、寿宁等地。

朱常湖所率义军在福建北部地区的活动,让浙闽总督张存仁如坐针毡。前面提到过,仙霞关是浙江进入福建的主要通道,穿过仙霞关之后可以直抵福建的浦城。朱常湖义军占领的这些县城,恰恰是在福建境内给浦城来了一个“半月形包围圈”。

浦城一旦被义军占领,从浙江通过仙霞关进入福建的主要陆路通道将完全中断。清军想从浙江进剿,刚进门就得挨踹。海路就更指望不上了,就清军水师那点家底,朱以海、郑成功、黄斌卿收拾起来都不费力气。

如果浙江与福建的联系被切断,任其自生自灭,那么南明军队拿下整个福建不过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一旦福建失守,等于是将广东的佟养甲、李成栋扔下不管(当时“三王”正在避暑,尚未打通湖南)。

一座小县城关乎华南的局势,杭州的张存仁不敢有丝毫懈怠与侥幸。

眼看浦城危急,张存仁一面向多尔衮奏报,说福建“遍地是贼”,一面砸锅卖铁地调兵遣将,好不容易抽出一千兵马,于七月下旬驰赴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