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参谋在军中的地位(第6/6页)

[78]例如:1945年陆军第十四军仅实施一部分的幕僚与队职互调。参阅《陆军第十四军三十四年度工作报告书》,第295页。

[79]《参谋人员缺乏原因及如何充实之检讨》,第7页。

[80]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台北重排本,未注出版时间,第392页。

[81]何应钦:《军政十五年》,台北:“国防部”史政编译局,1981,第36页。

[82]黎明:《军令部第三次参谋视察第三组视察第三战区各部队报告书》,第23—24页。

[83]J.F.C.Fuller, The Foundations of the Science of War.

[84]杨学房:《陆大沿革史编后感言》,杨学房、朱秉一主编《中华民国陆军大学沿革史》,第277页。

[85]《国军作战经验节要》,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编《抗战参考丛书(合订本第1集)》,编者印行,1940,第126页。

[86]朱培德:《军官的新生活》,正中书局,1934,第28页。

[87]何应钦:《何参谋总长训词》,《参谋会议要录》长官训词,第21页。

[88]杨学房:《陆大沿革史编后感言》,第277页。

[89]王多年:《第十八期修学述忆之片段》,杨学房、朱秉一主编《中华民国陆军大学沿革史》,第174页。1932年于达在担任第一师(师长胡宗南)参谋长之前,前往训练总监部副监周亚卫处请益。周向于表示:“参谋长和主管搞不好,一为人事,二为经理问题(钱的问题),这两个你不要管,没有搞不好的。”参阅张朋园、林泉、张俊宏访问,张俊宏纪录:《于达先生访问纪录》,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89,第52页。

[90]王多年:《第十八期修学述忆之片段》,杨学房、朱秉一主编《中华民国陆军大学沿革史》,第174页。

[91]《军令部有关参谋人事各种重要电令》,未注出版时地,第13页,档号769/2497,军令部档案。

[92]郭汝瑰:《我在陆军大学(1932—1937年)》,《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编《民国时期的陆军大学》,第75—76页。

[93]本期同学联合写作:《第十四期修学述忆》,杨学房、朱秉一主编《中华民国陆军大学沿革史》,第134页。

[94]Hsi-sheng Ch’i, “The Military Dimension, 1942-1945,” in James C.Hsiung and Steven I.Levine, eds. China’s Bitter Victory: The War with Japan,1937-1945, N.Y.: M.E.Sharpe, 1992, p.168.

[95]Charles F.Romanus and Riley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to China, p.36.

[96]《蒋委员长致代参谋总长程潜及军委会各部部长为所属各部会应即实施分层负责制条示》,李云汉主编《蒋委员长中正抗战方策手稿汇辑(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92,第146页。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41年,国防最高委员会即已于各级行政机关推行分层负责制度。参阅蒋焕文:《战时政治建设》,国民图书出版社,1942,第180页;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编《行政三联制检讨会议辑要》,编者印行,1943,第119—122页。“分层负责”一词,系由行政院政务处长蒋廷黻所创,参阅蒋廷黻口述,谢钟琏译:《蒋廷黻回忆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第225—226页。

[97]有关德国的参谋制度,详见W.Goerlite, History of the German General Staff, 1657-1945, New York, 1953.

[98]John M.Nolen, “JCS Reform and the Lessons of German History,” Parameters 14:3(1984),pp.12-20.

[99]Martin van Creveld, Fighting Power: German and U.S.Army Performance, 1939-1945, Westport, 1982, p.149.

[100]Boyd L.Dastrug, The US Army 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 A Centennial History, Manhattan, Kansas, 1982, p.42.

[101]van Creveld, Fighting Power, pp.149-151.

[102]John McAuley Palmer, America in Arms: The Experience of the U.S.with Military Organiza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41, passim.

[103]姚光兴:《第十九期修学述忆》,杨学房、朱秉一主编《中华民国陆军大学沿革史》,第196页。1941年,国防最高委员会于各级行政机关推行幕僚长制,即脱胎于军中的参谋长制,参阅蒋介石:《建设基本工作——行政三联制大纲》,《蒋总统思想言论集》卷16,第136页;陈之迈:《中国政府》第2册,商务印书馆,1945,第92—93页。学者钱端升则认为幕僚长的观念来自军中的参谋长和督抚衙门中的吏员。参阅Ch’ien Tuan-sheng,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China,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p.231.

[104]《军令部业务检讨改进会议纪录》,第53—54页。

[105]《军令部业务检讨改进会议纪录》,第55—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