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公三驾二(第2/2页)

公元前572年,由于逼阳群众顽强据守,四国军队一筹莫展。(可见“攻城”也确属于难度最大的战斗形式,是孙武所说的“下之下者也”。)最后,围城的双方打疲了,开始enjoy战争了。守城的逼阳人把一匹长布从城头垂下来,吆喝:“哎——,下面的帅哥!有种你上来——哈哈哈!”

鲁国一员大将把裤腰带一勒,手心吐口吐沫,抓住长布就往上爬。城上等他爬得高了,近了,赶紧用匕首割布,“哧啦”一下子,鲁大哥“扑通”掉下去砸出地上一个陨石坑,像一颗毁灭地球的小行星。这要是一般人,屁股早得变成碎蒜,但鲁大哥安然无恙,站起来晃一晃,骨头咯吧吧地响:“好爽!好爽!”

城上又喊:“有种你再来!”

这山东大汉就是厉害,鲁大哥脾气拧,拽着布又往上爬,接近墙头时,又“哧啦”一声掉下来了,又变成了小行星。如此反复摔了三次,鲁大哥越摔越精神。城上的人都傻眼了。老鲁大喊:“有种的,你再把布放下来!”

城上人赶紧拱手:“大爷!不敢了,您牛,您把地球要气死了!”

鲁大哥哈哈大笑,把三块碎布裹在身上,像短跑冠军裹着国旗那样,在军阵之中跳跃炫示。不久,雨季到来,溅溅地落下,没日没夜地drizzling,树木在雨水中撑着钱样的圆叶,圆叶婆娑在雨的胸怀里。穿越雨水的尽头还是雨水。军队闭门不出,黄梅雨使士兵们的士气也长了霉。亲自坐镇逼阳的晋将智莹被泡在水里,清理着钻进鞋子的泥鳅。原以为能一鼓而下的逼阳,还是危立在雨中,对四国人马扮鬼脸儿。据说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唯独没有适合打仗的。在雨中,战士们的牛皮甲都沉重了三倍,伤口更是火辣辣地发炎。泄气的“中行偃”和小将“范匄”这时候跑进来报告:“报告!我们请示,能不能撤退,雨季以后再说。”范匄(念“丐”)就是在鄢陵之战建议“填井平灶”的。

智莹勃然大怒,抡起几案就扔出去砸这俩小子,怒斥道:“当初打逼阳是你俩的主意,我根本不同意。现在又想撤兵,我怎么向晋主席交代!我警告你俩,七天之内打不下来,提头见我。”

一看主将真怒了,中行偃和范匄赶紧向下传达,七日不能克城,先斩了你们大伙,然后我俩自刎,以申军法。在弓箭手、弓弩手掩护下,中行偃和范匄亲冒矢石,手持盾牌,登上攻城的云梯,在大雨中,攀着光溜溜的城墙跟敌人殊死搏斗。经过五日激战,晋军终于脑袋上带着青包,水淋淋地站在了逼阳城头。(中行偃和范匄后来都相继成为晋国执政官。)

苦战恶斗三十天后沦陷的逼阳,没有一个四肢俱全的人了。逼阳国君,被赦免了一条性命,带着老婆孩子离境。逼阳就近划归宋国,作为晋、宋、吴的交通中转站。“血战台儿庄”的春秋版,在雨水中惨淡收场。不过,未来的战国时期,围城往往动用数十万军队,反复攻夺持续数年,惨状惊天动地。相比之下,春秋这时的战争,简直是度假一样舒服了。

逼阳大战,实际是晋国的一步险棋,逼阳虽小却城坚池深,胜之不武,败之可耻,一旦拖延久了,楚军从背后摸上来夹击,晋国很可能全局被动。但是楚令尹愚钝无能,眼看着战略要地逼阳的丢失,竟无所作为,导致晋吴联络线打通。唉。诺贝尔和平奖给老楚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