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庐五战四(第2/3页)

吴国毕竟起步晚,经济文化落后,官僚团队整体素质也不高,只知道搞破坏。打完胜仗,连搞一次国际会盟确立自己的霸位都不知道。吴国攻打楚国,带有蛮族进攻先进文明的色彩,所以就以掠夺和破坏为能事,如同匈奴、大金兵、蒙古兵抢掠中原一样。以往的春秋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是军队间的斗法,对平民伤害不大,目的不在于摧毁文明,而是在兼并政权与国土,客观上形成最终的统一,所以是进步的战争。

暴露在楚国原野的楚卒尸骸,混同柯莽,一直没有人收埋,这对于相信人死为鬼的楚国人,是莫大的不敬。楚国上下都隐忍着,等待大王回来号召他们。这时候的大王——楚昭王正在向北逃跑(而不是跨长江南下湖南,因为湖南刚刚在春秋时代接受楚人的开发,是流放人的地方。两百年后屈原流放去了湖南,他诗中的湖南到处是猴子和大森林)。因为是向北逃跑,楚昭王当然遭遇了吴军,但他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伙大象,把燧木(古代的火柴棍儿)绑在大象尾巴上,大象惊了,直冲吴军。吴军从来没见过这种甩着大鼻子的肉体坦克,纷纷被踩在脚下,吴人抱头鼠窜。楚昭王夺路而逃,暂时脱险。

(遇上大象,最好使用廉价的猪来对抗。把猪尾巴点着火,猛冲象群。受惊的大象看见短鼻子“小象”,乱作一团,自相践踏。希腊跟波斯之间就是这么打过)

楚昭王一路遭受吴人追赶,跑得鞋子都掉了,可是他每每跑回去拣鞋子。左右问他:“鞋子有这么值钱啊?您的命不值钱吗?”十七岁的楚昭王说:“楚国再穷,也不会缺这个鞋。之所以要拣它回来,是我希望有一天,能够穿着这双鞋回到郢城。”楚昭王的话,教育和鼓舞了被占领区群众,大家都以楚昭王为榜样,死伤相扶,互不相弃,共度危难。这种精神流传下来,成为楚文化中的一种民族凝聚精神。即便280年后楚国最终为秦所灭,但国灭精神不灭,楚人喊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并通过西楚霸王项羽的手,最终实现了这一口号。

楚昭王接着逃入云梦泽,却受到盗贼攻击,脑袋被戈凿伤。他裹着纱布继续往北逃跑,途中,他的同胞妹妹实在跑得没力气了,就叫侍卫钟建背着她跑。小妹妹名叫“季芈畀我”(名字很性感,念做“季米必我”,芈是楚国王族的姓,季表示她是老四),这位芈四小姐长相随她的秦国妈妈,漂亮得要命。钟建背着芈四小姐的时候,背后听见吹来慌张的兰气,耳鬓厮磨之中,感到小妹妹怀中的小鹿砰砰乱撞,小妹妹耳根都红了。钟建觉得背着美女妹妹跑,比自己光身跑起来还轻快。

后来,可爱的小四妹“季芈畀我”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哥哥楚昭王给她介绍男朋友,他都不要。最后她说:“就钟建吧。咱逃跑的时候,钟建一直背着我,我好喜欢好喜欢他!”

哈哈。这段美好姻缘在儒教史学家的笔下,却变了模样,愣把芈四小姐的话改说成:“所以为女子,就是和男人授受不亲,钟建背了我,我被他背了,所以我必须嫁他了。”好一派道学家的口吻,从一而终的意思。其实楚国不是性压抑的国度,哪有这多矫情。这帮老道学真会以己度人。其实“季芈畀我”是在被背着的时候,萌动了少女情怀,暗恋上了傻乎乎的钟建。于是,漂亮的妹妹就嫁给了猪八戒背媳妇的钟建。

最后,楚昭王跑到了楚国北部的随国,就是“随珠弹雀”的地方,出产明珠,是楚国的附庸国。楚昭王第一次来视察自己的殖民地,却是以亡国国君的身份,他在随国组建流亡政府,不提。而国内他的叔叔子西,则组建了伪政府,摆出楚王车马旗帜,以安定楚国人心,到处收编游击队。楚国大夫申包胥则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他昼驰夜趋,往西北徒步一千余里,去秦都雍城搬救兵。

申包胥一路惨透了,衣裳全给划破,途中估计还遇到老虎,只好扔了随身携带的肉包子砸它。申包胥用了七天七夜时间走完一千里路,脚后跟、脚底板儿全部开裂,终于携带着一只饿瘪了的肚子来到秦国雍城(在陕西凤翔市),向秦哀公递书求援说:“吴人贪得无厌,简直是封豕长蛇(贪心不足蛇吞象)。今天吴国吞了楚国,明天就要吞您秦国。况且,我们国君的妈妈,还是您的女儿哩,我们的国君是您的外孙。您不救我们可以,不能不救您外孙啊!”

秦国自从秦穆公以后,一百二十年来胸无大志,偏安一隅,沉湎安乐,几乎不参加诸侯事务。所以秦哀公笑咪咪地说:“申大夫,你的事我都知道啦,请先入馆驿休息吧。您看您蓬头垢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