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吞吴四(第2/3页)

另外,鉴于勾践是个短性子,对待过去他的事情,不论是别人给他的恩德还是侮辱,撂了爪就忘,翻脸就不认帐,吃饱了就骂厨子,挨了打就忘疼,为了克服这个毛病,让屈辱的历史铭记在心,勾践在众大夫的督促下,有意识地进行了“励志”训练,加强恒心和意志力训练。

他卧薪尝胆,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夜里不许睡觉(困了就拿小草扎自己的眼睛),冷了不许生火(拿凉水往脚上泼),冬常抱冰,夏常握火,使劲折磨自己。

文种的九大“损招”中最传为“美谈”的,那就是培养了“西施”这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的第一位女地下工作者,以献的方式(类似于交公粮),成功地打入了反动派吴王夫差的核心机构。

据说,一千个人心中,对哈姆雷特的形象,有一千个理解,这是审美的主观性不同,

那么,一千个人心中,对西施的形姿,也就有一千种猜度。在我们看来,她和中国其他三大美女比较起来,最大的不同,在于她一直是个少女(而那三位则是已婚的),她的容颜,总是清纯稚气的,不过就是“苎萝山”下,若耶溪畔的一个浣纱女子,尽得山水秀灵之气,独得了“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八字。

众所周知,西施是在全国选美中被发现的。勾践归国以后,鉴于历次送往吴国的美女效果不佳,于是派出人贩子(相士)巡行各地,决心要寻觅一两个绝色的美女,再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和包装,以期一鸣惊人,用温柔的绳索,达到绊系吴王并趁机离间吴国君臣的目的。

相士们在浙江诸暨县南的“苎萝山”下终于找到了浣纱美女西施,(这里是有两个姓施的村子,西施的家住西村,所以叫“西施”,这只是一种指代了——她的本名不算好听,叫夷光,爸爸是个樵夫,她主要帮人家浣纱,但是家庭条件差——因为吃的东西不好,心口总发烧,要用手背轻轻压捂着,蹙着眉头,惹人怜爱。

众所周知,东边那个村子也姓施,里边还有一个青蛙,叫东施,她的好美之心很强,经常效颦,用手一捂胸口,眉头一拧,立刻飞沙走石,众人避之惟恐不及。

范蠡得到相士们的报告,立刻跑到若耶溪畔,看见西施和郑旦,果然令人目眩神迷,虽然生在穷乡僻壤,却目如秋水,顾盼生姿,出落得清莲似的惹人怜爱。在楚国见多识广夜生活经验十分丰富的范蠡,不但在楚国从未见过如此艳丽的女子,就算在吴国宫中所看到的莺莺燕燕,也没有一个可以与此妣美。正这时候,西施唱到:

西 施:[西皮慢板]

西施女生长在苎萝村里,难得有开怀事常锁双眉。

只为着守清寒柴门近水,每日里浣纱去又傍清溪。

怕只怕损玉颜青春易去,对清波时照影白整罗衣。

范蠡一听,不自禁想道:“就是说话口音重了点,语气直白了点,如果再加以琢磨,必然成为稀世的珍宝,一定可以赢得吴王夫差的欢心。”

范 蠡:(西皮倒板)

提起当年泪难忍,

待下官与姑娘细说分明。

我越国与吴邦旧有仇恨,为争战失了寨空有我军。

我有心替主爷报仇雪恨,空有这救国志怎奈无人!

范蠡这人不简单,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西施与郑旦,山野弱女子,对国家前途竟是变得如此重要,于是慨然应允,愿意为国家奉献出她们的一切。

于是,在范蠡的策划与主持下迅速地展开,西施等十多名来自不同地区的美女,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宫廷礼仪的传授,尤其着重在歌舞、仪态、礼节、走台步和蛊惑人心技巧上的磨炼,在短期的密集训练中,快速变化她们的气质,培养出思想忠贞、气质高贵的一批特种工作人员,准备用裙子去统一吴国。受训地点就在绍兴附近,如今叫“西施山”,当时叫“美人宫”。

西施与郑旦在众多名师的调教下,很快便展露了过人的才情,三年下来已是能歌善舞、雍容华贵,一举手一投足都能表现出妩媚动人的风,。当然,一同跟西施接受训练的众美女中,还有一个叫郑旦的女孩,也是超级美女——姐妹俩练习完毕,课余到附近大街上去逛,手挽着手,经常被本地色迷迷的老头子跟梢。

在美女们的三年大专补习阶段,范蠡屏除私心杂念,扫清身上那些与革命不相干的情调,把西施就当成一个解除国家灾难,蛊惑敌国君王的政治工具,

三年期满,越王勾践经过测试,学员扎实用功,学习成效显著,政治素质过关。于是让范蠡择期动身,带着西施、郑旦等一干美丽的“贡品”前往吴国。

美女西施被“献”到吴王夫差那里,吴王一看,西施原本就有出水芙蓉般的美丽,经过前一时期的理论学习和雨露滋润,更如牡丹盛开般鲜妍媚人,美艳眷婉,那脉脉含情又知书达理的眼睛,使得夫差几乎无法自持。郑旦则是一副杏花初放时的清秀模样,给人一种冰清雅致的感受。二人一温一凉,给夫差以山花烂漫和径廊苔绿的双重别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