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吞吴九(第2/2页)

文钟死在了功成名就的事业巅峰,而与此同时的范蠡,却在太湖上独来独往,看着似锦江山,和身边的西施互相唱答。

范蠡唱:(西皮倒板) 整顿山河心事了,

西施: 五湖烟水任逍遥。

范蠡:浮云富贵谁能保?

西施:功成身隐是英豪。

范蠡:远望群山颜色好,

西施:桃花千树逞新娇。

范蠡:云水光中来放棹,

西施:一行白鹭上春潮。

接着,西施开始回忆她悲欢离合的身世,当然略过了当时去吴王夫差那里“献”的途中,跟护送她的领导范蠡,在路上发生两性关系,并且生下了一个小孩儿(当然这说法出自于地方野史)。不过西施还是提起吴宫就心惆怅,犹如一梦熟黄梁。三千粉黛人人帐惘,一身宠爱惑吴王。佯欢假媚多勉强,柔肠百转度流光。

有一种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候,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但是很多人相信,西施在30左右岁的年纪,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萎顿不堪,生死不卜,却被旧日情人揽入怀抱,嫁了人类历史上最可选的优秀郎君——范蠡,有钱的大款兼逍遥的隐士,独守着心上人,唱随邀游,不再萦心于人世间的恩怨是非。

范蠡修订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到齐国的海边耕耘土地,可能是当地鱼贱米贵,范蠡很快就卖粮食发财,被齐国领导人表彰,想让他当官。范蠡认为这并非好事,喟然兴叹:“居家则致于金,居官则致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况且,齐国田氏专权,国君连着死了好几个,还是逃跑吧。于是散掉家财,移居中原地区的交通、贸易枢纽——山东定陶,自称陶朱公,在这里当倒爷,利用地理优势倒腾天下货物,不久又家资巨万,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富翁。

范蠡是怎么折腾怎么发,从楚到越,从越到齐,从齐到陶,换了三个地方,越换越发,治国治军,建筑占卜,务农经营,干什么什么成。这归功他对个人career path的良好设计。

春秋第十大蜥蜴,“卧薪尝胆蜥蜴”勾践,没了范蠡和文种辅佐,自己折腾得也挺好,他一度泛海攻齐,把国都北迁,挪到了齐地琅琊(山东诸城县东南),秦国函谷关以东的广袤大地,据说都归他号令,对于不听号令的秦人,举师挞伐。他还建起七里台观,以望东海。

勾践死后五十年间,依然“土地之博,至有数千里也;人徒之众,至有数百万人”(当时全国合计三千万人上下)。接着,越国不断发生内乱,争权斗争愈演愈烈,国势日衰,连着三个国君未得好死,国都也从琅琊迁回吴国。又传五十年,到第七代越王“无疆”时候,无疆四处兴兵,北伐齐,西伐楚,自己给自己掘墓,加速了它的灭亡,在公元前334年,被楚威王楚击破,无疆被杀,越国领地恢复到原来的浙江北部地区,勾践打下的吴地江山,尽被楚取。楚国成为纵横五千里的南中国雄邦。

越国在浙江北部地区和沿海岛屿上,分裂成数目不详的一群小国,都臣服于楚,当楚的附庸,被楚人压制,于是向南迁徙,南下到浙南、广东、福建,和当地的“百越”一起,最终被秦始皇收编,又被刘邦整编,于秦汉时代,被称为东粤、闽粤及南粤。

而浙江北部的原越国统治区,一直保留着“越”的地理名词,秦汉时代,叫做“会稽郡”。

所有这些扑朔迷离、刀光剑影的传说早已消逝在烟尘飘渺的历史长河中了,留下的只是吴越争霸的这段传奇故事,强烈地震撼着人心,以及我们今天出土的一柄“越王勾践剑”。

这柄剑出土于楚国(湖北省),当是越国被楚王伐灭后的战利品,流入楚都。这口青铜短剑古朴厚重,锋刃锐利,全长半米有奇,剑身上饰有菱形暗格,剑柄前段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着细密精美的同心圆花纹(这两处暗纹制作技术至今无法破译)。剑格上有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显示了此剑的主人“鸠浅”不是别人,就是卧薪尝胆,韬光养晦,吞吴称雄,传为美谈的越王勾践。

我们仍然借助这柄短兵器的罕见珍品,依稀看见当年手执宝剑的吴越勇士,虎背熊腰、血胆之人,在两军冲杀呼啸之中,生死相搏,奋厉锋锐,宝剑剑身,闪烁着公元前五世纪上叶,彻地连天的阳光,和猩红欲滴的血影,回光与幻影,象一枚漩动于空气中的远古黄叶,飘摇而下,激荡着2500年后的历史时空,白云仓狗,梭梭而过,只剩一种难言情怀,踌躇于岁月之中,缭绕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