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祚庥: 在科学和宣传之间(第6/9页)

熊:张稼夫的水平如何呢?

何:当然比恽子强等高多了,他是老革命、老党员,对党的基本政策、基本路线,掌握得是比较好的。他过去是搞经济的。

熊:对,他曾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过。他强调学术领导,所以他建立学术秘书处,后来又成立学部。

何:这些举措是从苏联学的。科学院不是于1953年组织了访苏代表团嘛。作为中宣部的办事员,我也参加了这个代表团。我们发现苏联人是通过学术秘书处来领导科学工作的,回来之后,就在中国科学院依葫芦画瓢,也设立学术秘书处。

熊:当时你们是不是也考察了苏联宣传鼓动部的科学处呢?

何:没有。这次考察与科学处无关。派代表团访苏,我们才知道苏联共产党是怎么领导科学院的。

熊:张稼夫、秦力生等人的资格较老,水平也不错,那为什么在1956年又要再次改组科学院党组呢?

何:张稼夫感到自己能力不足,管不好科学院,坚决要求换一个工作。

张劲夫更能干

熊:您跟新的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接触后,是不是感觉他真的要比张稼夫能干很多?

何:当然能感觉到。张劲夫更能干。张稼夫年纪要大一些,为人也拘谨一些。不仅调了张劲夫来当副院长兼党组书记,还调了裴丽生、杜润生等人过来。你知道他们原来是什么角色?

熊:裴丽生是山西省省长,杜润生是原中央农村工作部秘书长,都是很能干的人。

何:不仅能干,他们还都是正部级的干部呀!他们的行政级别比张劲夫的还高。

熊:杜润生也是正部级?

何:对。杜润生过去在党内地位极高,在农村工作部犯错误后,被降了两级。降级以后,他在科学院党组中仍是工资最高的,比张劲夫高两级。

熊:比裴丽生呢?

何:裴丽生跟杜润生差不多,同级或低一级。但当时党组排序,是张、裴、杜,这是中央排的。怎么会如此?陈毅做国务院副总理管科学的时候,把张劲夫给调来了。我对张劲夫不是很了解,只感觉他是通天的。他的官不算很大,但升得很快。来了之后,他把科学院弄得有条有理,有功劳,马上就被选为中央委员。他选上中央委员以后,做过一次讲话,说:“突然之间选上中央委员了,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我很不够。”你以为选中委是事先通气的?不是的,这都是背靠背的。张劲夫说,在宣布之前,他自己完全不知道。

熊:张稼夫做院党组书记时不是中央委员?

何:不是。张劲夫到科学院以后做了很多事情,大家的反映还不错,所以在八大一下子把他选成了中央委员。

熊:读了一些资料后,我产生了这样一个印象:张稼夫比较尊重科学家,很多事情都会跟科学家商量。而张劲夫则比较霸道。他调过来之后,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学部不怎么开会,很快就是院党组成员“专政”了。

何:谁说张劲夫霸道?有何证据?

熊:比如说搞“超声波化运动”,张劲夫一定要搞。他没有听取科学家的意见。这是他霸道的表现。

何:你完全不对。我告诉你,下结论之前你必须做调查研究。谁说他没有听科学家的意见?他听了。谁说土超声波行?钱学森!

“超声波化运动”的内情

熊:钱学森可不是超声波领域的专家哦。您讲过,“院士院士,出了自己的院子就不再是院士。”

何:是的。

熊:张劲夫是如何听取钱学森的意见的?

何:开会呀!我当时在苏联,没有参加这个会。汪志华跟我要好,我回国之后,他把当时的情形详细地跟我描述了一遍。事情得从“超声波化运动”谈起。这个运动是全国性的,科学院也不例外。1960年,好像是有某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装样品的管子用土超声波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吱吱吱”吹一下后,再用盖革计数器一测,发现放射性增强了,于是得出结论:超声波产生了放射性。放射性很重要,马上把这个发现汇报上去。然后张劲夫召开座谈会,到会的有汪志华、钱学森等,还请了年轻科学家,譬如于敏、陈春先等人。他们那时年轻,是助理研究员,很优秀的。你不要以为张劲夫不听意见,他很听意见的,向这些人征询意见。

熊:这个会议具体是何时召开的?

何:记不清楚了。肯定在1960年11月我回国之前。我一回来就听说了大搞超声波的事。超声波怎么可能产生放射性?我不相信。见到钱三强后,我问他。作为原子核物理专家,钱三强也不相信。

熊:钱三强参加那个座谈会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