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草原英雄努尔哈赤 第十一章 高举反明旗帜:七大恨(第2/6页)

努尔哈赤是个贼精明的人,他把在抚顺做贸易的十六个外地商人招来,给每人一大笔钱,让他们带着“七大恨”回去:你们给我散发这个传单,这笔钱就归你们了。

商人唯利是图,自然答应了。努尔哈赤此举在于告诉天下人,我努尔哈赤拿下了抚顺,我很厉害,明朝很弱。

努尔哈赤还释放了四个汉人俘虏,让他们带着“七大恨”回去给明帝。

抚顺等三城失陷的消息传到广宁,辽东巡抚李维翰急忙让广宁总兵张承萌带兵一万去支援。两军靠近时,刮起了大风沙,对八旗兵有利。明军死伤枕藉,大败而逃。

四月二十六日,努尔哈赤凯旋班师。对于抚顺降民,努尔哈赤给予了优待政策。为了表彰李永芳投降好榜样,努尔哈赤还将第七子阿巴泰的女儿嫁给他,授他为总兵官,仍然统领自己的士兵。

这个消息传到明朝宫廷,明神宗非常愤怒,一个小奴贼居然这么猖狂,你们这些大臣大将是吃干饭的吗?明神宗要求调兵遣将,拨款剿贼。不过他对问题的严重性显然估计不足,临时调集一些兵马,希望能够一劳永逸地解决努尔哈赤。最开始的时候,悬赏一千两拿努尔哈赤的人头——估计努尔哈赤听到这个消息会非常崩溃。几个月后,努尔哈赤人头的价格就升到一万两了。

抚顺之战的胜利,让努尔哈赤意识到推翻明朝不是梦。他对明朝的腐败洞若观火,为了避免自己的后代犯同样的错误,他教育道:“国家的败亡,从来不是因为财力不够,都是骄纵腐败导致的。像夏桀、商纣、隋炀帝、完颜亮这些人,都是贪图享受、不思治国的人,所以国家才亡。你们一定要牢记这些历史教训,一旦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们离败亡也不远了。”

攻克清河

清河城和抚顺城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城池。抚顺是辽东的枢纽,四通八达,地位非常重要。而清河则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有天险之称,只有东路通往鸦鹘关。

攻克清河城就没有拿下抚顺那么轻松了,七月二十一日,当努尔哈赤大军抵达清河城下时,清河城早已做好了准备。清河城只有五千守兵,临时又抽调来五千士兵,再加上城内有几千个闲散男丁,合起来也有一万多人。清河城还有一个撒手锏——大炮。清河城有一千多炮手。

最关键的是,城内有一个钢铁一样的将领,虽然只是个副将,但他表示要与城池共存亡。这人便是邹储贤。

努尔哈赤还以为像过去那样轻松,当他们攻城的时候,忽然发现许多门大炮对着自己狂轰,城上的滚木和礌石如暴雨一样往下砸。八旗军死伤惨重,城楼下全是尸体。八旗军八次进攻,八次被打退,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努尔哈赤的英名不必等到袁崇焕来终结,邹储贤就可以了。

但意外偏偏发生了。努尔哈赤有一个谋士叫范文程,范文程是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十七世孙,以前是明朝的一个官员,后来投奔努尔哈赤。范文程没有“汉奸”意识,投奔努尔哈赤后忠心耿耿,成为清初的股肱之臣,历经三朝四代不倒。当时范文程就对努尔哈赤建议说:“我们不能跟邹储贤硬拼,这人不怕死。我们最好是派间谍进入清河城做内应。”

努尔哈赤一听,对啊!得派谁呢,这个人得能够得到邹储贤的信任,还得忠心为我办事。这个人就是李继学,李继学是一个生意人,也是一个双面间谍。努尔哈赤找到他的时候,他首先是不干,说明他还是有良知的。但当来人把刀子架在他家人的脖子上时,他没法不干了。他不是那种可以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的人。

李继学连夜准备了十多辆参车、皮货车和粮食车,带着一帮“伙计”往清河城去。快到清河城时,努尔哈赤的军队就跟在马车的后面。

邹储贤很早就与李继学认识,也知道李继学曾秘密为明军提供情报。但是现在战事正处于紧要关头,即便是李继学,邹储贤也不能轻易相信。因此问道:“你从什么地方过来的?”“从辽阳来。”“干什么的?”

“贺世贤副总兵有紧急军情让我交给你。”

“贺总兵在瑷阳,你却从辽阳来,这未免太不可信了吧。”

李继学于是按照范文程教给自己的话回答:“贺总兵的援军半道受阻,为了给你送信,特让我从辽阳方向来。这样可以避免后金察觉,再者就算被后金察觉了,看是从没有援兵的辽阳过来,也好消解他们的怀疑。”

范文程真厉害,这回答真可谓滴水不漏,但邹储贤并没有就此相信。

邹储贤又问:“贺世贤副总兵让你来这里就是为了送情报吗?”

李继学指了指身后的粮车,说:“贺总兵让我带了一些粮食过来,他怕城内缺粮,影响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