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理教徒闯京城(第2/4页)

嘉庆六年(1801年),陈德的老婆去世,上有八十岁的岳母,下有两个处于发育期的儿子,想到以后生活会越来越艰难,陈德烦透了,经常借酒浇愁,一边喝酒一边苦笑,俨然一个疯子。到后来,他又被东家解雇,彻底失去了生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德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到最后,甚至产生了幻觉,还经常到寺庙里求签,根据陈德的说法,这些签说的都是好话,给他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连吃饭都成问题,竟然产生了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可能有当皇帝的命,在陈德看来,只要把皇帝杀了,自己就可以当皇帝了。譬如,陈德说有一天他梦见自己被朋友领到一个府邸里,便问朋友这是什么地方,朋友说这是东宫。还有一次,陈德梦见自己在一座无水桥下躺着,忽然被人拉到桥上,桥变成了知府大堂,陈德低头一看,发现自己全身穿着蟒袍。陈德找人解梦,都说是大富大贵的梦,陈德心想都说好梦成真,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好梦不就白做了吗?

不过,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行刺皇帝是自寻死路,陈德清醒的时候也知道。只不过他的处境实在太艰难,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几度想过要自杀,但又不甘心默默无闻地死去。最后,他想“通”了,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得轰轰烈烈一点,不能名垂青史也要遗臭万年。

就这样,他决定行刺嘉庆。陈德的心理,说白了就是一辈子活得太窝囊了,想拉风一回,哪怕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

陈德并不怕死,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做居然连累了两个儿子。陈德行刺尽管是个偶然的事件,但也充分说明清王朝的统治已危机四伏。

违背天理的天理教

嘉庆是一个非常悲剧的皇帝,他努力想做一个好皇帝,但是不幸的事却偏偏全让他摊上。“苗事”“教事”和“海事”平定之后,嘉庆原本以为可以过上几天安稳日子了,可惜老天偏不让他安生。

这次搅得嘉庆不得安宁的是天理教,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原名是荣华会和龙华会。教义和白莲教大同小异,创造出一个类似于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真空家乡”,在那里没有苦难,人可以得到解脱。这给当时许多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只要能给人们想要的东西,哪怕是虚幻的,也可以流传得很广,深受百姓欢迎。

天理教根据八卦分成八支,相当于天地会的堂主,当时林清就是这样一个身份,担任一个卦的卦主。后来,林清逐渐控制了各卦,并正式将荣华会改名为天理教。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清三次进京摸清情况,回来后与李文成商量,认为是时候举事了。为了方便起事,林清对最高层进行了一些改革,作出了“八卦九宫,林李共掌”的决定,林清为“天皇”,冯克善为“地皇”,李文成为“人皇”。而且他们把“蛋糕”都分划好了,起义成功后,林清得直隶,冯克善得河南,李文成得山东。

嘉庆十六年八月,彗星出现在西北方,林清等人抓住天象大做文章,说是天意让他们起兵。最后大家商定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起义,主意敲定以后,大家便开始布置,李文成在河南滑县举事,林清在北京城内起义。李文成嘱咐林清,一定要等到滑县的起义军到达北京才能发动起义。

嘉庆十八年七月十八日,嘉庆照惯例到木兰围场秋狝,临走前,对许多人叮嘱要搞好京城防卫工作,决不允许陈德之事再次发生。这些人口头上答应得很好,嘉庆一走,他们马上松懈下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文成也出了岔子,他派遣的牛亮臣带领几百人到大伾山赶制武器,结果被县里的巡检刘斌发现。刘斌认为事关重大,立即抓住铁工,讯问之后得知李文成要起事,便紧急密报河南巡抚高杞,请求立即派兵缉拿逆贼。但上层却不当回事,认为不过是本地的一些寻常盗匪,刘斌也不过是为了邀功,故意把事情说得很严重。

不过滑县的知县强克捷不敢怠慢,利用县里有限的差役,将李文成、牛亮臣等人逮捕起来。可惜这两人都是硬骨头,死活不肯招供,哪怕被打得浑身溃烂也不肯说出一个字。

就在知县准备将李文成和牛亮臣押到省里时,滑县的天理教徒决定提前起事,黄兴宰、黄兴相和宋元成等首领认为事情已经败露,如果再不动手,就只能受制于人。九月七日,滑县三千天理教徒攻破滑县县城,击杀了知县强克捷,从狱中救出李文成和牛亮臣。

滑县起义消息传出后,直隶和山东的许多地方纷纷响应,天理教徒们围城杀官,一场叛乱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