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嘉庆朝最离奇的悬案(第2/2页)

嘉庆让军机大臣认真调查,然后给自己呈上一本失职官员的名单。不久后,军机大臣呈上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并特地指出,工部尚书温布责任最大,因为温布任职时间最长,其本人又工作懈怠,玩忽职守,一切弊端都是从他开始。如果温布不革职的话,工部的官员们工作风气很难改变。

嘉庆细细研究名单,争取一个都不放过。

根据大清的法律,蔡永受情节最严重,他伙同王书常、吴玉伪造公章,冒取银两十余次,合计冒取银两五万两及物品折合为一万九千两。蔡永受本人分得脏银九千两,是犯罪团伙中得银最多的。所以蔡永受被判定为斩立决。

王书常每次都充当冒银先锋,假装是朝廷的办事人员,按假传圣旨罪拟定为斩监候。王还犯有私刻公印罪,也是斩监候。两罪并罚,斩监候加上斩监候结果还是斩监候。

吴玉在伪造公印上虽然是个从犯,但是根据律法,应当处以斩监候。

为了对官员起到警示作用,嘉庆还让国家六部三库等所有衙门的官员前去刑场观刑。应该说嘉庆为了整顿好吏治,挖空了心思,可惜这些官员都是老油条,处死一两个犯人是绝对吓唬不到他们的。

工部铺户蒋得明,伙同罪犯十次加入犯罪活动;谢兴邦、商曾祺都是犯罪团体的骨干人员。这些人全部处以绞监候,秋后处决。

由于涉案官员太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根据他们的情节轻重,嘉庆酌情给予相应的处罚。

接下来我们看看嘉庆是如何处罚那些渎职的官员的。

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苏楞额和工部侍郎阿明阿二人,主持工部事务,然而对于蔡永受等人的文印信屡次签发却毫无觉察,过失严重,苏楞额被革去工部尚书的职务。阿明阿七次失察,过失更重,不仅被革职,而且要发配到热河做苦工。

工部尚书德瑛六次失察,三次在伪造文印上签字,而且调查发现,德瑛一些日常工作的行文竟然让儿子代劳,革去太子少保头衔,降为工部侍郎。后来,干脆让他退休。

大学士总理户部禄康六次失察,革去太子少保头衔,降为协办大学士,任户部尚书。

协办大学士长麟也有失察之处,加上他本身有眼疾,但这个不能成为失察的借口,所以免去协办大学士的职位。

内务府大臣兼工部尚书英和、常福两人失察两次,降为三品顶戴,八年后复职。

内务府大臣和世泰,拔去花翎,降三级留任。

大学士兼管三库事务的费淳虽然没有直接的失察地方,但在工部和内务府任职时间相当长,所以革去官衔,降为侍郎。

工部尚书温布在工部任职最久,承担的责任也最大,工部的许多弊端都是从他开始,本应对他严厉处置,但因为他已病故,故不再议罪。

看到没有,嘉庆为了整顿吏治,连死人也揪出来特批。后人评价嘉庆庸弱守成,一点没错,虽然上面的处罚还算有力度,但执行起来嘉庆就手软了。真正判刑的时候又从宽减刑,按照嘉庆的意思是,涉案官员太多,如果真的从重惩罚,反而对工部冲击很大,而且处罚他们后,他们处于闲散状态,以后复职的话就更加懈怠。

这些理由全都是借口,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嘉庆性格中致命的弱点:庸弱。这就是他不能整饬吏治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