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史上最抠门的皇帝(第2/5页)

道光想来想去,觉得既不能惩罚他们,也不能收礼。收礼的话会显得自己说话出尔反尔,言不由衷,到时候威信何在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礼物全部退回去。这个办法应该说是不错的,这么一退回去,下次官员们肯定会收敛。可惜,道光的老毛病又犯了。送回去固然可以,但是运费都翻倍啊,道光心疼这钱啊,这本来是可以省下的,无端多花一笔钱道光心里很不舒服。

外省官员和内务府官员纷纷做道光的思想工作,皇上啊,你就收下吧,这是官员们体贴你辛苦理政孝敬你的,他们不忍心看皇上这么辛苦啊,所以才大老远送过来给皇上补补身子。皇上您若是不收下,这不是伤大家的心吗?再说了,这些东西,您不收,我们也得去市场上买啊!

道光撑不住了,只好收下,但换了个说法:赏收。就是说,我不是白白收取他们的东西,我会赏他们一些东西作为补偿。换句话说,把进贡变成了交换,道光有没有赏百官我们不知道,但换一个说法至少有个台阶下。

内务府:省着花

内务府是负责皇家事务的一个机构,内务府大臣相当于皇家的大总管,这个大总管虽然管的是皇家的家务事,但比三公九卿还拉风。皇帝的吃喝拉撒全归他们负责,你想皇帝能不让他们三分吗?

其他部门的官员只敢欺负百姓,内务府的官员连皇上也敢欺负。为啥?因为除了皇帝,没有一个部门有权监督他们,因为这种特殊地位,他们连皇上的吃喝都敢从中克扣。皇帝虽然有权监督内务府,但其实根本拿这帮人没办法。

皇上只有一个人,内务府是一帮人,皇上管不了。如果内务府停止运转,宫廷岂不要瘫痪?哪个皇帝愿随便惹这帮人。再说了,你一个皇帝,如果因为鸡蛋和猪肉的价格跟这些下人争论,拉不下这个脸。而且,真这么做了,下人们肯定从心里瞧不起皇上,说皇上小气,这对皇上的声誉也不好。况且,就算皇帝想跟内务府的人较真,也是很难有胜算的,处于深宫中的皇帝论起社会经验比这些老油条差得远。

所以,皇帝不会傻到随便得罪内务府的人,就算明知道他们吃回扣,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万一跟他们较真,他们往皇帝食物中来点儿三聚氰胺,让皇帝的健康慢慢受损又不明显,皇帝就有苦也说不出了。

内务府买东西往往比一般人贵,理由很简单,皇家购置的东西当然要贵些,这个理由如此冠冕堂皇,说得道光哑口无言。道光觉得让内务府这么搞下去,自己节俭的政策迟早要流产。再加上这次收取贡品内务府也出面请自己收下,道光决定借着这个机会也让内务府瘦瘦身。

道光虽然收下了各省的礼品,但是修改了规定,减少贡品数量和种类,但凡奢侈品一律禁止进贡。道光还强调以后就按这个规定办事,各省不得自作主张。比如,道光规定辽阳每年进贡两百个香水梨,地方官问:皇上家里那么多人,两百个够吃吗?道光说,这个不是用来吃的,上供用,两百个足够了。

道光和妃子们亲自过问油盐柴米,然后精打细算,发现每年二十万两银子就足够内务府开支了。道光算的标准是够吃就行,这么一来,内务府立刻紧缩。本来内务府每年至少要四十万两银子才能应付开来,现在缩减一半,大家都得勒紧腰带。

第一个勒紧腰带的是道光自己。道光以身作则,每餐不超过四个菜,衣服破了,让妃子们打上补丁,用的毛笔和砚台都是平常人家买得起的。道光甚至还规定除了皇太后、皇帝和皇后,大家在节日期间不得吃肉。

幸好皇后很贤惠,支持道光的节俭政策。在她的操持下,也把这艰难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所以,道光很重视皇后,以前道光规定自己的生日和皇后的生日是不举行庆典的。现在却破格为皇后举行庆典,皇后生日这天,文武百官送礼祝寿。就在大家坐在宴席上想象会有什么美酒佳肴时,御膳房的人终于露面了,原来是一人一碗打卤面。事后,大臣们心里反而对道光很感激,因为他们听说为了举办这次宴会,道光破天荒让御膳房宰了两头猪。皇后更高兴,她发现道光是如此爱自己,平常一分钱都要节省的道光居然为了给自己祝寿宰了两头肥猪,太感动了。

节俭成政治秀

“成由勤俭破由奢”是唐朝诗人李商隐说的话,道光奉为治国圭臬。他经常告诫子孙们,祖先们创业是何等艰难,不要以为今天的富贵是理所当然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孩子们,我们所用的一丝一线、我们所吃的一粒米一根面条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