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道光的后宫生活(第2/5页)

我们先看看第一个版本。皇太后是后宫地位最高的人,而皇后却是实际掌权者。换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太后是最高领导,皇后是实际管事的。皇后管理后宫名义上是不需要什么事都请示太后的,但你不请示人家太后心里不舒服啊!再说,人家本来待在深宫里守寡多年,已经够无聊了,看到什么都你皇后说了算,她能顺眼吗?

据说这个皇后也是相当厉害的一个人,独断专行,连皇帝都管,道光对她宠爱有加,她确实没什么忌讳。皇后对妃嫔管理得很严格,结果她们不敢接近皇帝,这一来大家都有怨言了,纷纷跑到太后那里告状,说皇后嫉妒心很重。太后本来就看皇后不惯,这个小侄女太没女人样了,封建社会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熟读诗书,权欲又强,得给她点儿颜色看看。

太后就找道光谈话,说皇后太年轻了,做事呢经常没分寸,你得好好管教一下,免得以后是个麻烦(后宫干政)。

道光把太后的意思告诉了皇后,皇后很年轻,才三十来岁,听了很不舒服,仍然一意孤行,但从此,在心里开始恨上了太后。加上后来禁烟的事情,其他妃嫔联名在太后面前状告皇后,可能事情真闹大了,否则道光也不会下了一道特别的诏书。

道光的诏书是这样的:“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著先行奏闻,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具奏,候旨施行。”

四阿哥和四公主都是皇后所生,皇后负责管教他们,那意思是其他的事情你就别管了。可能当时婆媳之间的矛盾确实已经呈白热化了,道光不得不作出妥协。也有可能皇后真的有吕后风范,让道光本人也有些受不了。

这事发生以后,皇后在宫中受到空前孤立,道光对她也越来越疏远。多重打击之下,身板扛不住了,病倒在床上。据说在她临死之前的一个晚上,太后亲自过来看望,还送给她一瓶药酒。皇后喝了之后,第二天就死亡了,终年三十三岁。

根据这个版本,皇后死得非常冤,因得罪太后冤死。

另一个版本皇后之死则更多的是咎由自取。

依据《清宫词》的记载,皇后是被太后用家法处死的。钮祜禄氏当上皇后以后,非常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奕当上太子,只有这样,自己的地位才能巩固。当时道光有四个儿子,皇四子奕和皇五子奕誴都是十岁,皇六子奕九岁,还有一个一岁的奕。四个皇子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就是静贵妃所生的奕,奕太小,奕誴举止粗鄙,不讨道光喜欢。

和奕各有优势,奕是皇后所生,而且年长,人比较宽厚。奕却非常聪明,深得道光喜欢。皇后担心时间一长,奕会后来居上,到时候静贵妃母以子贵,自己这皇后之位就保不住了。

后来,皇后听到传闻,道光想立奕为太子,这正是她最担心的。自己是堂堂皇后,如果不能将儿子扶为太子,颜面何存。皇后熟读史书,深知宫廷斗争的必要性。历朝历代,后宫都是一片血腥的战场,如果自己不争的话,太子之位可能真要旁落到静贵妃那里。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毒死奕,消灭了竞争对手,造成既成事实,道光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想好了以后,皇后决定叫奕和奕誴过来吃饭,吃饭之前,皇后对儿子奕说:“待会儿吃饭的时候,上了鱼之后,你千万不要吃鱼。”

“母后,这是为什么啊?”

“你就别问了,只管照母后吩咐的做就行了。”

“母后,你不说我就偏要吃。”

“真不听话,好了好了,母后告诉你。”

皇后对着奕一阵耳语:“明白了吗?”

愣住了,他不懂母亲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兄弟,要知道他从小跟他们在一起玩,一起读书,兄弟们的感情很好,怎么舍得兄弟们去死呢?

吃饭的时候,奕誴和奕都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奕闷闷不乐。等到鱼上来的时候,奕两眼发直,神情紧张,他故意用筷子去夹鱼。皇后在桌子底下狠狠地给了他一脚,他只好收回筷子。等到奕和奕誴夹鱼的时候,他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在桌下踢他们。这样一来,哥儿几个都懂了,原来这鱼有毒啊!皇后的阴谋就这样流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