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海战爆发:世界第六大舰队屡犯低级错误(第3/12页)

可见定远、镇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装甲坚固,火力坚挺。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战时的状态就是——生猛。

当然,除了这些,定远和镇远还是一条特别讲究人性化的军舰。军舰上有功能完备的生活区,包括军医院、浴室、酒吧和餐厅等等。大家在舰上喝的是纯净水,它们是用20座淡水炉来保障的。

指挥定远和镇远的也是北洋舰队的三巨头。由于定远是旗舰,所以平时丁汝昌在这条舰上,而定远的舰长是右翼总兵刘步蟾,镇远舰长是左翼总兵林泰曾(林则徐侄孙)。可谓群星闪耀,三英荟萃。

丁汝昌的秘密

作为北洋舰队的司令,丁汝昌却是高级军官中唯一没有进入福州船政学堂进行海军专业学习的人,一个不懂海军的人却担任最高指挥官,这一切是因为一个来自李鸿章的秘密。

在出任北洋舰队司令之前,丁汝昌一直服役于陆军,专业是骑兵,官职最高做到了淮军骑兵师长(总兵)。当有一年朝廷准备裁撤他的骑兵部队时,丁汝昌下岗了,在安徽老家游荡三年,最终前来投奔自己的老乡兼老上级——李鸿章。

当时李鸿章正在组建北洋舰队,而舰队的司令也已经任命。李鸿章准备让丁汝昌加入北洋舰队,平级调动,做一名中级军官什么的。

其实李鸿章对丁汝昌并没多大的印象,在接见丁汝昌之后,李鸿章却认为丁汝昌是一个可以重用的人。

丁汝昌这个人最大的特色并不是业务能力突出,也非其他将领那样骁勇善战,丁汝昌这个人最大的特色是:不善言辞,但很老实,很听话,对领导忠心耿耿,达到了指哪打哪,自己可以一丝不挂(没心计),而执行领导命令一丝不苟的程度。

有这一条就够了。李鸿章改变了主意,他觉得自己应该换一位对自己更加可靠的人来出任北洋舰队的司令了,而这个人,就是丁汝昌。

虽然李鸿章一心想推荐丁汝昌,但丁汝昌成为舰队司令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丁汝昌陆军出身,不说进入专业海军军校学习,甚至连军舰都没有见过,而且据说还有晕船的毛病。

但在李鸿章的大力推荐下,朝廷终于改任丁汝昌为北洋舰队司令。这就是领导说你行你就行,行与不行不是你自己说了算的。

而李鸿章的秘密就是:使用丁汝昌出任北洋舰队司令,这是一个安全的人选,只要有丁汝昌在,朝廷对北洋舰队的任何命令都必须通过李鸿章才能得到执行,有丁汝昌在,李鸿章就可以放心了,因为丁汝昌是替他在出掌强大的北洋舰队。

与此同时,丁汝昌不仅掌管了北洋舰队,同时也管住了刘步蟾、林泰曾等这些真正的海军将领,而他们都是非淮系的。

丁汝昌很明白领导的这个秘密,他要在自己的岗位上,顶住李鸿章在朝中的那些政敌(言官)的骂,顶住属下的不满。

如此一来,北洋舰队的高级军官中形成好几个派别。

首先是丁汝昌作为唯一的安徽人高高在上,属于空降型的领导。

然后是书生气浓厚、性格孤傲的方伯谦特立独行、恃才傲物,忠实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跟其他所有人关系都一般,属于自成一派的特点型人物。

接下来就是人数众多的其他福建籍军官形成“闽党”,虽然福建籍军官中军职最大的是左翼总兵林泰曾,但林泰曾性格温和,不善于拉帮结派,而右翼总兵刘步蟾性格强势。于是“闽党”是以刘步蟾为核心的,紧密团结在老刘的周围,属于北洋舰队中势力最大的军官团体。

另外就是邓世昌等少量的广东籍将领,属于人数较少的“广东帮”。

在刘步蟾这些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海军、留过洋的将领眼里,丁汝昌无疑是北洋舰队司令最不合适的人选。刘步蟾等人平时对丁汝昌并不尊敬,一直对丁汝昌的指挥能力抱有怀疑。丁汝昌深刻知道这一点,现在,不仅是北洋舰队证明自己实力的时候到了,也是丁汝昌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到了!

为了李领导,为了自己,拼死一战吧!拿这些倭军来祭旗,我会用事实证明自己!

快速的联合舰队!

1885年,当定远、镇远在北洋舰队下水服役的时候,它们震惊了整个日本。这个情况在前面已经提到了,东京皇宫里的睦仁发现,日本海军中还没有一艘军舰的舰炮可以击穿这两艘巨无霸厚厚的装甲。震惊之余,睦仁拿出了他皇室开支的1/10,其他日本官员也贡献了工资的1/10——造军舰!

专门为对付定远和镇远而高薪聘请的法国造舰专家到了,法国人在日本住了四年,每天的工作就是画画图纸,“叮叮梆梆”敲打钢块,终于按要求设计出了三艘军舰。这三艘军舰简直是为对付定远和镇远量身打造的,只要我们对比一下它们的武器装备,就能发现日本人的这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