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锦衣千里 第九十五章 上任首日(第2/3页)

这在李维正的意料之中,但他还是感激地笑了笑,又问道:“这些百户为何肯听他的话?”

冷千秋轻轻哼了一声道:“还不是利益吗?赵岳在三所做了六年副千户,和这些百户早已形成了利益一体,共进共退、同荣同辱。”

李维正默默地点了点头,看来事情比他想的还要棘手。

……

签了到,李维正便先去了自己的房间,锦衣卫副千户以上官员在总衙都有自己的办公的朝房,李维正的房间昨天下午便已整理出来了,是原来三所千户冷千秋的朝房,冷千秋调到五所后,房间便空了出来,这是一个独立的小院子,正面是千户的两间屋子,左面是两个副千户的朝房,右面则是几名三所文职书吏整理文书的所在。

李维正走进了院子,几名书吏皆闻讯出来迎接,“千户早!”大家毕恭毕敬地给他行礼,李维正指了指左面副千户的房间问道:“两名副千户大人呢?有没有到?”

一名年纪略老的书吏站出来道:“回禀千户大人,两名副千户大人早晨签到后便直接去军营了,一般下午才会来这里。”

这些书吏昨天已经见过了,李维正也不跟他们客气,便点点头道:“我知道了,你们去忙吧!”

李维正走进了自己的房间,这还是他第一次进这里,这是一个套间,外间也是处理文书之地,和外面不同的是,这里负责重要级别的情报。

两名年轻的文职官员正在整理和抄录刚刚送来的各种重要级别的情报,这些重要情报大多都是用锦衣卫标准的简条送来,按颜色分重要性,由书吏们按正式文书格式重新抄录,再按内容分类后交给千户统一签字,然后送到指挥使那里,最后由指挥使报批阅后呈报给朱元璋,这是一套严密的情报体系,情报的内容涉及到大明王朝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在千户空缺时,本所的各种文书一般就由两名副千户轮流代签。

两名年轻的文官见千户进来,连忙躬身见礼,一名略为瘦高的人介绍道:“属下程稻,这位是吴济农,参见千户大人。”

李维正见二人器宇轩昂,气质和外面那些书吏大不相同,而且皆身着校尉军服,便笑着问道:“今天咱们三所可有什么重要事情?”

“回禀千户大人,扬州那边传来消息,日本国使者的船只抵达了扬州,等待入境,但山东巡检司那边也传来消息,也有日本国使者入境,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有两名日本使者抵达我大明。”

李维正微微一怔,他想了一下,忽然明白过来,现在可是日本的南北朝时期,有两名使臣到来,也是能理解,不过他们怎么会同时到来?难道日本国内出了什么事吗?

他看了看两份鸽信,皆写得很简单,他又问道:“可有详细报告?”

“回禀千户,暂时没有。”

李维正点点头,便推门进了自己的里屋,虽然是夏天,但房间里很阴凉,按照正常配置,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一个书橱,墙角还竖有一个冬天用的炭盆,别的就没有了,墙壁刚刚刷过,光秃秃的,雪白得刺眼,还留有石灰味儿。

李维正小心翼翼在自己的千户位子上坐下,感受了一下这种做官的感觉,他又打开几个抽屉看了看,里面也空空荡荡,没有任何东西,只有桌上整齐地摆放着一叠待批的文书,还有新发放的笔墨纸砚。

李维正翻了翻那些文书,皆是锦衣卫昨晚监视各个官员的记录,需要立即上报,右上角盖有‘紧急’字样,李维正不敢怠慢,翻看了一下随手便签了。

这时,门响了,外面有人在敲门,“进来!”李维正收起了情报,门开了一条缝,外面程稻低声道:“千户,费副千户刚刚命人传来消息,让你火速去军营一趟,好像出什么事了。”

“我知道了。”虽然事情似乎很急,但他案头上这些情报也要立刻批阅送给指挥使,耽误不得,李维正也只得加快速度,匆匆将三十几份情报一一批阅了,这才起身向军营方向而去。

……

此时天刚麻麻亮,大街上行人稀少,李维正带着几个随从一路骑马疾奔,向北面军营驰去,由于锦衣卫实行半军队管理,皇城内只是总衙,虽也有军营,但那是给一所的‘大汉将军’和新招锦衣卫所用,下面的三个所则分布在京城各处,三所军营位于京城北面的四牌楼,紧邻国子监,由一个军营和一个校场组成,占地百亩,对面则是金吾后卫的驻地,约行一刻钟,李维正便赶到了军营。

军营里静悄悄的,似乎大部分的锦衣卫校尉都不在了,三所的锦衣卫校尉有一千一百人,除去在外面执行公务的三四百人外,这里还应该有七八百人,可李维正似乎只看到了一百人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