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举棋不定(第2/3页)

李维正一怔,自己的书房里还有客人,是什么时候来的。

“是什么人?”

“是大哥的老熟人,你去就知道了。”

李维正快步走到书房,他推开门,书房里一人连忙站了起来,笑着向他躬身施礼道:“维正兄,我等你多时了。”

房间里的人竟是李维正的老部下,现任锦衣卫三所副千户的罗广才,李维正立刻明白过来,难怪朱元璋知道他回来,原来是锦衣卫把自己盯住了。

“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我回来的?”李维正慢慢走上前笑问道。

罗广才歉然道:“很抱歉!我们盯住了你的府宅,这是皇上交给我的三所的任务,我们不敢不从。”

“那现在呢?”

“皇上的命令是只要知道你回来便可,所以现在我已经把人撤走了。”

罗广才叹了一口气又道:“我先告诉你一个消息,高丽特使在半个月前已经抵达蓬莱,皇上命我们三所沿途保护,费千户亲自带人去了。”

高丽特使的到来在李维正的意料之中,李成桂怎么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耽罗岛被大明占领而无动于衷,他时隔近半年后才来,说明自己的推测正确,李成桂在观望后才决定遣使。

李维正摆摆手让罗广才坐下,又给他倒了一杯茶,便问道:“你能否告诉我你所知道的情况,比如太子现在近况如何?现在朝廷局势如何?我知道锦衣卫消息灵通,你一定要告诉我,让我有所准备。”

“我就是要告诉你一些情况才来的。”罗广才坐了下来,他沉吟一下便道:“太子殿下一个月前从洛阳回来了,一直就卧病在床,宫中御医一大半都集中在东宫,听说病情已经被稳定住了,太子殿下在陕西刚生病之初,朝中乱成一团,秦王也意外地复国,有消息说皇上已在考虑他为太子的可能,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可太子一回来,朝中所有的传言都嘎然而止,这一个多月来,朝中非常平静,虽然表面波澜不兴,但我们却知道下面暗流汹涌,杀机四伏,秦王和齐王勾结,詹徽等人暗中推波助澜,不断给秦王在民间制造瑞兆,太子殿下这一倒下,朝局便开始有动荡的迹象了。”

“那皇上呢?你们调查得这么清楚,他应该也知道吧!”李维正又问道。

罗广才摇了摇头道:“这就是怪异的地方,皇上知道,但他却不闻不问,本来冷千秋他们五所是负责监视秦王,但皇上却把他们撤了,让我们感觉皇上似乎在纵容秦王,这件事我和费廷安私下议论过,我们都认为皇上恐怕也有再立太子的想法了,而且秦王就是皇上的重点考虑者之一,否则皇上不会这样任秦王为所欲为。”

罗广才说完,他疲惫地将头埋进手中,秦王前次被扳倒的走私一案中,他也有份,如果将来真的是秦王登位,他肯定是活不成了,为此,这几个月罗广才一直就在焦虑不安中度过,李维正的回来使他心中又燃起一线希望,或许能从李维正这里听到一点让他感到安慰的分析。

李维正半天没有说话,他背着手来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根本就不相信秦王还会有机会,这不仅仅是他知道历史上是朱允炆最后胜出,更关键是朱元璋绝对不会立一个德行有失的儿子为太子,秦王不仅野心勃勃,而且他在西安荒淫无耻,滥杀无辜,这样的人若为帝,会毁了大明尚不牢固的根基,至于朱元璋为什么对秦王的彰显的野心视而不见,甚至有纵容的迹象,答案其实也很简单,朱元璋是在冷眼旁观,到底有多少儿子在窥视这个太子之位?

至于自己卷进这个漩涡的后果,他也已经看明白了,无论是秦王想置他于死地,还是詹徽有杀他之心,甚至燕王在后面做手脚,其实这些统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在朱元璋能不能容忍自己,能杀自己的人也只有朱元璋。

关键就在明天,明天的述职若能通过,那他眼前的危机暂时就解了,他就可以从容布局,力保他的高丽战略能够实现。

想到这,李维正轻轻拍了拍罗广才的肩膀道:“你不用担心,皇上的心机你是看不懂的,笑到最后的人未必会是秦王。”

……

天已经渐渐黑了,御书房的灯光依然灯火通明,朱元璋和往常一样忙碌地批阅着奏折,在他的生活中几乎就没有什么闲余时间,每天他需要三次上朝,和群臣共商国事,每天要批阅奏折到半夜,日复一日,繁重的公务也渐渐侵蚀他的身体,使他日渐苍老,精力和体力也大不如从前,而这段时间他的老态表现得格外明显,自从传来太子在陕西病势恶化的消息后,担忧和焦虑几乎压弯了这位开国皇帝的脊梁,他不仅仅是担忧儿子的病势,更重要是大明帝国的将来,谁能继承他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