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二百八十二章 请君出瓮(第3/3页)

朱樉有些不可思议地问道:“你现在是高丽的户部侍郎?”

“正是这样。”

邵闻达把一块在高丽为官的玉牒交给朱樉,朱樉接过,只见上面用汉字刻着:“户部侍郎邵闻达。”

玉牒上的字迹已经有些年头了,显然不是最近才刻,朱樉这下相信了,他点点头道:“原来是这样,这些年我错怪你了,其实你可以告诉我,我帮你还钱,再派人保护你全家,你也用不着隐姓埋名去高丽,哎!”

邵闻达垂泪道:“谢殿下之恩,属下当时很害怕,连夜逃走,没有想到要找殿下保护。”

“好了,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谈谈李相国的交易,我很感兴趣。”

“是!”邵闻达从怀中取出一信,递给朱樉道:“这是李相国的亲笔信,请殿下过目。”

朱樉接过信,只见信封上写着:‘兵部尚书、五军大都督李维正至秦王殿下。’显然写这封信时李维正还没有成为相国。

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邀他出兵,与河南的平安夹击山西燕军,作为报答,李维正保证在燕王灭亡后不削他的藩,让他仍在关中为王。

朱樉眉头一皱,让他出兵,他手上只剩下十万大军,如果在山西打没了,他还有什么依仗?迟疑一下,他吞吞吐吐道:“这个……能不能还有商量的余地?”

“殿下,燕王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被盛庸牵制在山东,而北平的军队又要防止辽东军出山海关,所以绝对不敢轻举妄动,现在山西只有朱能的十万军队,而且大部分都是晋王的降卒,军心不稳,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平安二十万大军从河南渡河北上,而殿下的军队出潼关从西面夹击,这样朱能必败无疑,殿下就放心吧!”

这时,朱樉忽然见董世贤向自己施了一个眼色,他连忙道:“先生请稍坐,我去更衣就来。”

几名侍妾扶着朱樉来到后面房间,董世贤从后面跟了进来,朱樉便问他道:“你有什么话要告诉我?”

“殿下,这是一次和李维正和解的机会,奴才担心殿下拒绝,所以提醒殿下。”

朱樉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知道是机会,可是担心李维正让我们打先锋,消耗兵力,我就这点本钱了,如果没了,我拿什么保护自己。”

“殿下多虑了,其实殿下可以积极出兵,但消极作战,听说平安是个急性子,等他和朱能打得差不多了,然后殿下再去收俘,打扫战场,这岂不是一举两得。”

朱樉恍然大悟,“你说得对,我只要出八万军便可,驻扎在平阳府一带,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便立即返回关中,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损失。”

说到这,他眉头又一皱道:“只是我和李维正结仇极深,他真的会放过我吗?我很担心。”

“殿下,这件事可以问问邵先生,他毕竟是殿下的旧人。”

朱樉点点头,又回到了内殿,他坐下来便道:“李相国的条件我同意了,我会按照他约定的时间出兵,不过我想私下问一问先生,李相国他真的会不计前嫌,放过我吗?”

邵闻达微微笑道:“殿下请放心,于公于私,他都会放过殿下。”

朱樉精神一振,“此话怎讲?”

“殿下,李维正现在已经是大明宰相了,宰相肚里能撑船,他应该有这个肚量,再者殿下虽然和他有旧怨,但也不是什么血海深仇,说起来当年广东之事还是殿下吃亏得多,他当然可以不计较。”

朱樉一想,此话说得也对,确实如此,自己和李维正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当年自己不少人还被他杀了,赵无忌、虞光清、谭雁翎等人都是死在他的手上,自己还因此被父皇一度削藩,应该是他李维正占了大便宜,朱樉一颗心放下,又笑道:“那于私又怎么说?”

邵闻达向两边侍女看了一眼,道“这件事我只能私下告诉殿下,不可让旁人知晓。”

朱樉连忙把命侍妾退下,便问道:“先生请说!”

邵闻达压低了声音道:“我猜李维正是想另立新帝,但又怕朝廷和宗室强烈反对,所以他想找一个有资历的藩王替他压制住宗室的反对,而殿下是先帝长子,最符合他的条件,所以他才看中了殿下,这件事殿下心里有数便可以了,切不可外传!”

朱樉醒悟了,一定是这样,自己还有可利用的价值,他李维正当然不会放过,朱樉心中顿时喜出望外,这样一来,自己后半生的荣华富贵不就保住了吗?

想到这里,他欣然对邵闻达道:“先生仍念旧情,让我感激不尽,请先生转告李相国,我愿意和他结盟,按时出兵山西,而且将来他的一切决策,我都会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