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一入京城深似海 第二十章 紧急受命(第2/3页)

长孙晟还有一点犹豫,“陛下,臣长子长孙行布在汉王手下做事,臣担心受杨谅制约,不能尽心为陛下效命。”

杨广摆了摆手,“长孙爱卿能够体谅国之艰难,临危受命,朕相信爱卿不会因为儿子而损害国之大义,委公重任,公勿要推辞!”

杨广见杨素也有话要说,便微微笑道:“莫非太仆也有什么为难之事吗?”

杨素连忙道:“陛下,老臣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刚才长孙将军推荐元庆去幽州,臣有点担心,他毕竟年少,臣怕他误了陛下的大事。”

杨广准备征调幽州军队向西进攻杨谅,但他得到消息,幽州总管窦抗和杨谅关系密切,杨广怀疑他和杨谅已有勾结,决定秘密抓捕窦抗,长孙晟便推荐杨素之孙杨元庆来执行这个任务,杨广对杨元庆印象极好,他当即同意了。

杨素知道孙子颇有能力,抓捕窦抗他并不反对,但他担心杨元庆统帅不了三万幽州军队。

杨广背着手走了几步,杨素说得有道理,杨元庆虽然善于随机应变,但毕竟年轻,资历不足,统帅三万军队恐怕有点吃力,一旦幽州军败,形势就有点严峻了。

杨广点点头,“那依太仆之见,何人统帅幽州军更为合适?”

“老臣推荐两人,可其中选一,一个是老臣旧部李子雄,前任江山刺史,现人在洛阳,统帅能力极强……”

他话没有说完,宇文述立刻反对,“陛下,李子雄资历不足,恐怕难以胜任,老臣推荐代州总管李景,此人武艺高强,统帅能力不亚于老臣,他定能担当此重任。”

杨广也统帅大军出身,他深知帅将合心的重要,宇文述推荐的李景虽然是名将,如果和杨素不配合,极可能就会导致兵败,他便摇了摇头道:“代州也同样重要,不可临时换将,李子雄朕也了解他,平陈时屡立奇功,就以他统帅幽州之军,杨元庆可为其裨将。”

杨广当即立断,“立刻赴洛阳传朕旨意,封李子雄为上大将军、岚州刺史,命他即刻赶往幽州。”

宇文述今晚只是一个配角,他想和杨素争主帅,失败了,他又推荐心腹大将李景,还是失败了,连杨素的孙子杨元庆都得以重任,令他沮丧不已,他一直是杨广的心腹,在杨广登基后,他便渴望成为大隋第一臣,超越杨素,现在他终于明白,不管他再怎么受杨广宠信,他都无法超越杨素这棵根深蒂固的老树,他心中暗暗叹一口气,只能再继续隐忍。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回禀陛下,杨元庆将军到了。”

杨广立刻笑道:“让他进来!”

片刻,杨元庆快步走了进来,他身着军服,单膝跪下行一军礼,“丰州大利城守将杨元庆参见皇帝陛下。”

杨广眼睛眯了起来,这小子溜得挺快,仁寿宫后便不见了他的踪影,他有心开两句玩笑,不过在重臣面前,他必须保持帝王的威严。

“杨将军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杨元庆起身,又向几名重臣行礼,“参见各位大臣。”

长孙晟笑呵呵道:“元庆,我向陛下推荐你,有一个棘手的任务。”

杨元庆毫不犹豫道:“微臣万死不辞!”

连宇文述也忍不住点头了,且不说这个杨元庆能力行不行,但这个态度就不错,果断坚决,铿锵有力,难怪杨素说,他孙辈中以此人为最,果然是有点名堂。

杨广也很欣赏杨元庆的态度,便微微一笑道:“你去一趟幽州,替朕抓捕幽州总管窦抗,但你不可伤他性命,抓捕此人后,由李子雄掌管幽州大军,你可为裨将。”

“微臣明白了,微臣可带多少军队?”

杨广摇了摇头,“一兵一卒都不准带,你单枪匹马前往,朕给你五百两黄金,你可就地招募军队,天亮后就出发。”

……

离开皇宫,杨素有些疲惫不堪,坐在马车内闭眼休息,杨元庆却默默注视着窗外,脑海里却在思考他的任务,不知该感谢长孙晟,还是该骂他一顿,长孙晟明明知道自己是来京城休假,却把这个棘手的任务推给他,不带一兵一卒,让他去抓捕幽州总管,那个武艺高强、骁勇善战的窦抗,让他不得不苦笑。

这时,前面的杨素微微笑了起来,“怎么,现在才知道很难吗?”

“祖父,我在哈利湖的军功兵部没有上报吗?”杨元庆却想到了另一件事,他在哈利杀达头的军功,至今一点消息没有。

“哈利湖的军功圣上已经知道了,昨天还和我说起此事,问我怎么封赏你,我替你推掉了?”

“为什么?”杨元庆愕然。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还只是一棵幼树,现在是需要根深,而不是长高,元庆,你是祖父藏在沙中的明珠,祖父不希望你过早放光,包括这次幽州任务,我也替你推脱,但推脱不掉,让我忧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