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风云激荡第九年 第三十章 北突求援(第2/3页)

“这次改田涉及到二千多名蒲桃工安置,我已经和一些私人蒲桃园主联系过,这两千多人基本上可以安置,种田的农民我打算从关北各郡逃来的难民中挑选五千户,按一户百亩租种给他们,我们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基本上没有什么灾难,一年下来,这五千顷土地至少能提供四十万石官粮,用作战略储备。”

杨元庆点点头,他知道一亩地可以产小麦两石五斗左右,官方取八斗作为田租,和中原官田抽五成租赋相比,这个租赋确实不算高。

“这件事可以交给今年考上科举的士子们去做,好好锻炼他们的能力。”

“总管放心吧!这件事我会安排好。”

崔君素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声,“可惜了五千顷上好的蒲桃园,大利蒲桃酒就要减产一半了。”

“蒲桃酒只是盛世产物,对于乱世,还是种粮最为重要,等将来盛世重来,我们再恢复种蒲桃,恢复大利蒲桃酒产量,再说物以稀为贵,产量减少,价格也会上涨,钱不会少赚。”

杨元庆安慰着崔君素,崔君素苦笑一声,“我也知道,只是心里有点可惜,有一点失落。”

杨元庆拍拍他的肩膀,调转马头向大利城方向而去,刚走出蒲桃园,一名骑兵疾奔而至,“禀报总管,突厥有一队骑兵到来,约五百人,在大利城等候总管。”

杨元庆一怔,大雪覆盖草原,突厥人怎么能过来,难道是效仿当年自己骑骆驼渡雪原吗?

他立刻催马向大利城奔去,在大利城外,果然看见了五百名骑骆驼的突厥士兵,没有杨元庆许可,守军不准他们进城。

五百突厥骑兵保护着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头戴脱浑帽,身着昂贵的黑狐皮袍,挎弓佩刀,精神抖擞,他老远看见杨元庆,便大笑着喊了起来,“元庆老弟,想不到我会来吧!”

来人竟是北突厥叶护乌图,杨元庆大喜,笑着迎了上来,两人翻身下马,亲热地拥抱在一起。

乌图上下打量他一眼,给他他一拳笑道:“听说你也造反了?”

“怎么会呢?”

杨元庆一指城头上的隋朝大旗笑道:“依然是隋朝赤旗,我几时造反了?”

“我想也是,如果连你也造反,隋朝就该完蛋了。”

乌图又仔细看了一眼大利城,不由点点头赞道:“不愧是坚城固堡,薛延陀攻不下它,也是情理之中。”

杨元庆搂着他肩膀笑道:“先不说这些,进城去烤烤火,再喝几碗热汤。”

“那就承你的招待了。”

杨元庆一挥手,“开城!”

城门轰隆隆打开了,五百突厥骆驼骑兵列队进了大利城,杨元庆命官员安排突厥骑兵们吃饭休息,他则领着乌图来到县衙,在县衙的议事堂坐下。

喝了一杯热茶,乌图这对他道:“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来见你,是因为只有冬天,始毕可汗才不会进攻我,我们这几年打了三次大战,各有胜负,但今年秋天一战,我们却败了,战死三万多人。”

说到这里,乌图的表情变得异常严峻,他把后背的弓取下来,放在杨元庆面前,“你先看看这把弓!”

杨元庆接过弓看了一眼,他对弓浸淫多年,一看便知道是一把八斗骑弓,做工精良,乍一看,和隋军骑兵的弓没有什么区别,但仔细看,还是有所不同,隋军的弓主要用丝做弓弦,而这把弓却是用牛筋,杨元庆眉头一皱,“这不是隋军的弓!”

“确实不是,这是始毕可汗他们自己制造的弓。”

杨元庆大吃一惊,突厥人的弓他知道,制作粗陋,射程只有三四十步,他们怎么能做出这么强大的弓。

“坦率地说,这是隋朝人教会了他们,你们隋朝内乱,大量难民逃向突厥,他们中有很多工匠,就是这些工匠教会了始毕可汗怎么做弓,他们用两年的时间,造了大量的弓,结果今年秋天一战,把我们打得大败。”

乌图叹了口气,“由于弓箭上的劣势,我们现在处于危机之中,我不得不向你求援,希望你能卖给我五千把弓,我用高价买。”

杨元庆心里很清楚,始毕可汗之所以一直没有南下进攻自己,根本原因就是乌图在北方牵制住了他,如果乌图部被击溃,那么始毕可汗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必须会大举南下。

更重要是制弓的技术已经传入突厥,突厥并不缺原料,只缺技术,可以预见突厥的弓箭必然会突飞猛进,禁已经是禁不住,卖弓给乌图,也谈不上什么帮助异族了,这更多是一种战略上的抉择,他需要乌图替自己牵制住始毕可汗。

乌图见杨元庆在沉思,以为他不愿意,便道:“其实我并不想为难你,因为我也得到了一百多名隋朝弓匠,我以为立刻便能制出一样的弓,可是他们告诉我,做一把弓至少要两年,也就是说,我要两年后才能拥有和咄吉同样的弓,可等到那时,我的部族可能就会被他杀光了,时不我待,我只能来求你,但我也绝不让你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