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3/3页)

再也无人认出当年的皇帝陛下。吃完饭,赵佶又是继续逛起了街道,一夜未眠,也丝毫不觉得累。赵佶就是想这么走着,这么走在人群之中,走在大街之上。

看着四处的新奇,高耸的房屋,水泥的地面,还有来来往往的行人。

累了,便寻个茶楼进去坐坐,听着里面说书先生的表演。休息够了,便也继续出门走动。

有时候,也不知赵佶心中想些什么。却是能自己把自己感动了一番,然后热泪盈眶。有些时候,赵佶又是满脸带笑,对一些新奇之事兴高采烈去问,丝毫不顾旁人对于他无知的鄙视。

逛着逛着,街边的白矾楼,让赵佶驻足不前,也往樊楼而入,便是去寻一袖。

寻得一袖,两人抱头痛哭几番。一袖匆匆离去,赵佶又上了街。绕着那新皇城转了一圈,也拦着路边的货担郎买上几本地图,买上几本海图,边走边翻看。

一袖去寻了李二,把樊楼的经营权交了出去。又去见了李师师,算是告别。

再过两日,一袖,随着赵佶南下了。

此行的目的,就是汴梁。

一路之上,琴音伴随,赵佶自己也有兴致高歌几曲。白一土先生的词作,这十几年间,也是大名鼎鼎,樊楼里也不知唱了多少遍。

人生如梦,是非成败转头空!

一梦而空,这赵佶转头醒来,发现这现实人生,方才是真的人生,有血有肉。

河间的皇城,赵佶只能绕着皇城之外转了一圈。

这汴梁的皇城,赵佶交了少许的门票,带着一行人便是畅通无阻。

梦里景象已然如故,里面的故事,皆是历历在目。

那宽广的艮岳,依然还是赵佶亲自设计的模样,景致丝毫未变。艮岳里的飞禽走兽,反而更多了起来,更显得多种多样。

从南美来的鹦鹉,从黑人之地来的雄狮。比人壮硕许多倍的大猩猩。

等等……

游人如织,当年百姓的血汗,造就的艮岳园林,而今又是百姓长见识的消遣之地。

世间园林艺术之大成,唯有艮岳尔。

绛霄楼,并不对外开放。不知为何今日赵佶下意识走到这里,门竟然是开的,赵佶就这么走了进去。

里面一摆一设,丝毫未变。磨了一半的墨条,还斜靠在桌案的砚台之上。各类书画之笔,还在那笔架之上挂得整整齐齐。

赵佶恍若隔世一般,口中忽然喊道:“三德,笔墨伺候!”

昔日那个跪伏在郑智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太监,如今早已成了一个中年人,听得赵佶这么一声呼喊,似乎也有些激动,连忙上前去准备笔墨纸砚。

赵佶提笔,挥毫。

《梦里艮岳图》跃然纸上!

再回头,天色早已黑尽,身旁已然是灯火,艮岳之中,早已没有了一个游人。却是没有人到这绛霄楼来打扰。

图画作罢,赵佶搁笔,忽然感觉腹中饥饿非常,开口说道:“三德,什么时辰了?”

“官人,许是快天明了。”

赵佶闻言一愣,却是丝毫不知道自己从上午一直画到了第二天清早。再回头去看,随行来人,包括一袖,都睡在了地上,也不知从哪里来了许多棉被。

赵佶说道:“把大家都叫醒吧,走了,寻个地方用饭去。往后就再也不来了。”

三德便也不管赵佶说以后再也不来了这种话语之中的深意,只是回头去叫醒众人。

一袖醒来,睡眼惺忪,走到头前,看着赵佶画出的《梦里艮岳图》,已然目瞪口呆。

却是一袖还想欣赏几番,便听赵佶笑道:“一袖,你多门路。明日里就把这幅图寻个卖家,卖个好价钱。非得卖个十万块以上的价格方才合适。”

在那忘我之间,连续画了一天一夜的图,赵佶开口就要卖了。

这,兴许是一种释然。

一袖连忙上前去卷那墨迹已干的图画,口中只道:“官人,妾身买了,十万块,就卖与妾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