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粉饰的太平(一)(第3/4页)

李通的一声怪叫,惊动了附近那些排队入城的百姓们,甚至于,有几名守门的卫兵亦转头走了过来。

这时,就见淳于献挥挥手说道,“没事没事,是乡下的小兄弟不知我雒阳的规矩。……你等看什么看?!”前一句是对他麾下的守门士卒说的,而后一句,淳于献则是冲着那些转头观瞧这边的百姓喊的。

见门长发话了,那些士卒点点头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而那些百姓,亦不知是受到了什么刺激,一个个低下了头,竟无一人耻笑李通土包子。这种诡异的现象,让张煌与徐福隐约意识到这雒阳怕是有些不太妙。

“刚说完怎么就忘了?”替李通圆了场的淳于献皱眉瞧了一眼前者,压低声音说道,“不是刚刚告诫你们么?少说话!别人叫怎么做,就怎么做。”

“可一百文这也……”李通无比肉痛地嘀咕道。

“你以为这税收是大哥我这些人定的?”淳于献带着几分莫名的怨气低声说道。

徐福隐约从淳于献的话中听出了些什么,凑上前低声问道,“淳于大哥,敢问雒阳的税收为何如此昂贵?”

“还不是……”淳于献的声音戛然而止,他在瞧了瞧左右后,不动声色地在铁箱子上写了一个‘十’字,继而又隐秘地指了指天空,随即这才摆摆手,示意张煌等人莫要声张。

[是十常侍与天子?]

张煌与徐福对视了一眼,恍然大悟淳于献为何不敢直说,毕竟这话说出来那可是要杀头的。

“多谢淳于大哥。……万亿!”张煌抱拳谢了一声,旋即目视李通。

见此,李通也知道这笔钱是逃不过去了,沮丧地从怀中取出钱袋子来,细细地数着。见他这么不会做人,徐福皱了皱眉,一把抢过徐福钱袋子,从出抽出一张五十两面额的银票,递给淳于献说道,“淳于大哥,此乃是颍川荀氏的银票。”

淳于献本来以为只是朝廷的官票,倒也不以为然,毕竟如今官票已贬得一文不值,五十两面额的官票若能换出个几两银子来那已经是谢天谢地,可颍川荀氏的银票则不同了,在官票贬值的当下,反而是各地方富豪世家私印的银票称得上是硬通货。拿徐福手上的荀氏银票来说,在城内任何一家钱庄都能换到至少三十两银子,毕竟人家日后再到颍川荀家的钱庄兑换,立马就可以赚到二十两左右的差价。

“这是……”淳于献隐隐有些明白徐福的意思,但是又不好明讲,表情有些尴尬。

见此,徐福偷偷将那张银票塞到淳于献衣袖内,一脸为难地说道,“我等来得匆忙,不曾准备足够的铜钱,麻烦淳于大哥替我等换些进城的费用……至于多出来的,权当是小弟们请几位兵大哥吃酒的。”

“这怎么好意思呢……”

“小小心意,淳于大哥就收下吧。”

几番客气之后,淳于献总算是将那张银票收下了,脸上满是欢喜之色。毕竟张煌等人的入城税才值几个钱?满打满算不过六百钱,就正常来说不到一两银子,而他只要将袖口内这张荀氏银票到城内随便哪家钱庄去兑换了,立马就能得到至少三十两,这可是一笔不费的收入。

在与麾下几名守城的士卒知会了一声后,张煌等人不需排队便直接入了城,连最基本的盘问审核都省去了。虽然说扬州刺史臧旻早已替他们消除了悬赏,但盘问起来终归麻烦不是?

“入城后记得要夹着尾巴做人啊!……这话虽不好听,但却可以保你们性命。”收人钱财与人消灾,张煌等人临走时,淳于献拉着他们不住地叮嘱,这让张煌与徐福心中愈加不安起来。

可走入城内之后,张煌等人却诧异的发现,城内似乎不像淳于献说得那么阴森恐怖,你瞧街上来来往往的百姓们,这不是都笑容满面的么?

[难不成是被骗了?]

心下嘀咕一句,张煌等人率先找了一家酒肆坐了下来。反正那些银票是荀彧义助他们的盘缠,哪怕全花完,心疼的也只是李通一人而已。

“店家,上酒,上菜。”

“好咧!”

仿佛一切与在其他地方没有任何区别,并不像淳于献所说的那样,说这雒阳究竟有多么的恐怖。瞧瞧这酒肆内,谈天说地说什么的都有。[这不是和哪里都一样嘛!]

张煌暗笑自己太过于紧张,忽然,临街的一张桌子上,有两名喝醉酒的文士其中一人拍案愤慨地喝道,“皆因昏君、奸宦、妄臣误国也!”

骤然间,整个酒肆变得鸦雀无声,所有方才还在谈天说地的酒客都下意识地闭上嘴了,神色异样地望着那两名对朝廷破口大骂的读书人。就连酒肆的店伙计表情亦有些不对,紧步走到那两名喝醉了酒的文士身边,压低声音说道,“两位公子醉了,趁祸事还未至,赶紧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