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唐周之叛(第2/4页)

刘宽轻哼一声,淡淡问道,“以进代董,何以代进?……日后的何进,未尝不会变成今日的董氏。王莽、梁冀,此外戚之祸,难道我汉室出现地还少么?”

刘松闻言一愣,一番深思后皱眉说道,“话虽如此,可若是能借何进的手除掉张让等黄门常侍,未尝不可以稍稍倚向何进。”

刘宽摇了摇头,淡淡说道,“相比较外戚,宦官不过是小疾耳。……所谓宦官,不过是无根浮萍,全赖天子恩宠。天子宠之,则其富贵;天子冷之,则其败亡。当年的王甫就是最佳的例子,若不是宋皇后一事陛下已对其离心,阳球如何能杀王甫?可外戚不同,外戚掌京兵,有重权,若不加以制衡,难免不会重蹈王莽、梁冀之祸。”

听闻此言,刘松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毕竟相比较外戚,残躯不全的宦官根本不可能被世俗、天下所认可,哪怕是位至极处,也不过是宦官,绝不可能会有篡位的那一日,这一点哪怕是宦官们自己也心知肚明。但是外戚则不同,大汉朝出现了一个王莽,难免不会出现第二个。

“不过父亲,陛下宠信张让、赵忠等人,不思朝政、整日嬉戏,这样下去也不是事啊。……若父亲不待见外戚,何不召朝中清流想想法子?”

刘宽闻言深思了片刻,摇头说道,“党锢未解,士人难有出头之日。……静待时机。”

“这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刘松皱眉问道。

刘宽轻叹了口气,就在这时,忽然密室内的地面一阵泥土涌动,一个人影徐徐从地底浮现起来,正是唐周。

“老大人要的时机,唐某给阁下送来了!”

刘宽、刘松父子见此变故面色大变,惊声质问道,“你……你何许人?!”

“在下太平道大贤良师张角座下弟子,唐周!”

“太平道?”刘宽伸手阻止了儿子刘松准备喊人呼救的举动,皱眉问唐周道,“足下来此有何事?”

“在下方才说了,唐某为老大人送想要的‘时机’而来!”唐周负背着双手在密室内来回踱了几步,一面打量着密室内的摆设,一面淡淡说道,“三月初五,太平道将高举反旗,聚众反汉。到时候,三十六方、数十万太平道弟子,将一起造反……”

纵然是刘宽这般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老者,此时闻言也是面色大变,惊声质问道,“当真?!”

唐周轻哼一声,正要说话,却见刘宽之子刘松狐疑地望着唐周,沉声说道,“父亲,这妖人的话,岂能当真?”

话音刚落,就见唐周举起右手,缓缓摊开,登时,一枚别致的墨玉玉佩从他手中落了下来,因为被红线系着,一左一右地晃动着。

仔细地看了一眼那玉佩,刘宽顿时面色猛变,站了身来连忙拱手抱拳,惊声拜道,“不想尊驾竟是方仙道的仙师……”

[方仙道?]

瞧见父亲的异样,刘松心下不由得有些吃惊,忽然,他好似领悟了什么,难以置信地望着唐周。

[方仙道……那不是与我大汉朝国师第五宫元仙师……]

“尊驾莫不是第五仙师的弟子?”刘松结结巴巴地问道。

“第五宫元?”唐周闻言皱了皱眉,似乎有些不悦。

见此,刘宽心下更是震惊,心中对唐周的评价更高了几分,拱拱手恭敬说道,“唐仙师有何吩咐?”

唐周深思了片刻,说道,“唐某找你,是因为你乃皇族子弟,在朝中威望不低。你速速入宫,将此事禀告大汉天子。”

“老朽明白。”刘宽点了点头,沉声说道,“老朽即刻入宫,向陛下禀告此事,叫天下缉拿太平道。”

“还有。”

“仙师请讲。”

“太平道有个叫马元义已混入雒阳,欲勾结宦官,里应外合谋图雒阳……”

刘宽一听又连忙说道,“老朽即刻传御林军缉捕那马元义。”

见刘宽打断自己的话,唐周略有些不满,淡淡说道,“马元义可是太平道六名‘神上使’之一,精于咒法,寻常军士抓得了他?”

“那仙师的意思呢?”

“传令关闭城门,御林军负责缉捕其余太平道贼子,至于那马元义……唐某亲自抓他!”

“是。”刘宽拱手应道。

吩咐诸事完毕,唐周这回便不在用遁甲之术,而是堂堂正正地从刘宽府邸的大门走了出去。

走着走着,唐周忽然瞧见迎面走来一个熟人,一个在泰山郡时传授过‘符水之术’的小鬼。

[是张煌那小子?嘿!这枚‘劫子’果然是来雒阳了!]

心中微微一笑,唐周走上前去,拍了拍张煌的肩膀。

……

……

对于张煌‘因缘巧合’结识了马元义的事,唐周虽然在心中暗暗称其,倒也不意外。毕竟所谓的‘劫子’,顾名思义就是至关重要的棋子,若是这小子没能参合到某些影响天下大势的事情当中,唐周反而会觉得诧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