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着心中的野望,迈步!(一)(第3/4页)

——与此同期——

在告别张煌与诸兄弟后,李通独自一人来到了济阴郡的乘氏县,拜访当地的同姓大族,济阴、山阳李家。

开门的是一位与李通年纪相仿的少年,生得魁梧壮实,粗眉大眼、唇红齿白,一看便知是武家的健儿。

“万亿?”

心思重重的李通闻言下意识抬起头来,方才还紧绷的脸上露出几许笑容,抱拳打着招呼道,“大少爷,别来无恙啊!”

【李整,字端方,山阳郡钜野县豪族李家家主李乾之子,李典的从兄,日后曹魏部署。黄巾之乱时与父李乾聚拢数千食客,守卫济阴乘氏与山阳钜野两地,阻断了屯兵于东平国寿张县的青州黄巾小渠帅白饶下南的必经之路,后依附曹操击败了白饶,收复了东平国。待其父李乾被吕布部将薛兰、李封所杀后,曹操使李整统领其父旧部,与诸将击败薛兰、李封。后因平兖州诸县有功,升任青州刺史。】

“你小子!”少年没好气地举起拳头重重锤了一下李通的肩窝,旋即指着李通没好气地说道,“现在连你曼成那小子也跟你学,出去叫我什么大少爷,害得我好几回被他捉弄地下不来台……”

“曼成?”李通闻言脸上的欢喜之色更浓,连忙问道,“他也在?”

话音刚落,便又有一名硕壮结实的少年从府内跑了出来,口中连声说道,“怎得我听到了万亿的声音?……万亿?真是你?”

说罢,少年欣喜若狂地上前抱住了李通,不停地拍着他的后背。

【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豪族李家家主李乾的从子,日后的曹魏部署,有名的儒将、智将,熟读兵书,文武兼备。寿张破黄巾、河北打袁绍、合肥阻孙权、可谓是功绩殷盛,只可惜年仅三十六岁时便过世了,典型的天众奇才不长命。(从子:两汉时期,曾祖两代称侄子,三代称从子,四代开始就只能称族子了。这里的李典,是李整的爷爷的兄弟的孙子。顺便一提,按照人物关系,李典可以称呼李整为从兄,而李通因为已经族四代的关系,只能称呼李整为族兄。当时的大家族宗族关系的观念是相当严谨的。)】

李整与李典将李通请入了府上,一边走,李典一边忍不住问道,“万亿,听闻你前一阵子在汝南闹腾地挺欢,怎么后来就再无什么音信了?”

听到此事李通不由有些尴尬,毕竟那会儿他聚集了十几个当地的健儿,干着劫富济贫的游侠买卖,可惜后来被路过的张煌碰到,打了一场没打赢这不连人都输给张煌当小弟了嘛。虽然说跟着张煌李通也干了不少大事,可给人当小弟这种事又怎么好意思跟两个同辈的族中兄弟提起,于是乎,李通便含糊其词地说自己当时被官府通缉,离开原籍外出游历去了。

“原来如此。”李整、李典从兄弟二人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其实各地豪族子弟中也有不少侠肝义胆的俊杰,年少轻狂之际带着些人手公然劫掠一些为富不仁的富商们,哪怕是被官府通缉也丝毫不怵,依旧贯彻这种“侠”、“仁”的思想。当然了,这指的是武家,一些书香门第的公子哥们还是颇洁身自好的,毕竟他们需要好的名声日后当官,只有像李通这类武家出身的、注定因为没有文化而当不上文职的,才会放纵自己去打名气,运气好的话,被朝廷看中诏安为武职,也算是个出路。毕竟汉代遵从黄老、儒家思想,刑律相对是较轻的,除非作恶多端、罄竹难书,否则很少被朝廷当众处刑的。

“那你这回到宗家所为何事?”

问着问着,李典便问到了李通来这里的原因,毕竟李通跟李典一样出身山阳李家的分家,若非紧要事,族兄弟们平时还是很少有机会能相聚的,否则李整、李典瞧见李通也不会那么欣喜兴奋。

“我……”说到这里李通脸上的笑容缓缓收了起来,在略一迟疑后,他低声说道,“我想求见从祖父,不知他老人家可在府上?”

“……”李整与李典顿时愣住了。要知道在如今的李家宗家,能在辈分上被李通称之为从祖父的老人就只有一位,那便是李整已过逝的爷爷的兄弟,已年过半百的李家族老,李进。

“族弟在外吃了亏了?”李整亦收起了脸上笑容,小心翼翼地问道。

“并非族兄想的那样,不过……也差不了多少了。”回想起第五宫元、唐周以及天剑恢恢、地剑输耳四人的可怕实力,李通摇摇头叹了口气。

见此,李典也不再玩笑,在与李整对视了一眼后,低声说道,“族祖父就在府上后院,菜园子右边那间的那间柴房……族祖父不喜我等小辈叨扰喧哗,万亿你自去便是。”

李通点了点头,抱拳说道,“既如此,我先去拜见从祖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