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韩董交锋(第3/4页)

可能是看出了张煌心中的想法,张济点点头,苦笑着说道:“你猜得没错,对上外族的骑兵,我大汉的骑兵的确有许多劣势。……长枪,其实并不适合作为骑兵冲锋时的最佳武器。”

说着,张济便详细地向张煌解释了大汉骑兵的由来。

在他的说辞中,大汉本不以骑兵见长,大汉最强兵种是步兵,而数百年冠军侯率下的北军步兵,那更是所有草原部落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一杆长枪、一面盾、一把短弩、一把短剑、一件皮甲、一个水囊、一个装满三日口粮的干粮袋,这便是当时北军步兵基本装备。大汉靠着这支强师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强敌。

然而比起强大到不可思议的步兵,大汉的骑兵在面对草原部落却仍旧存在着劣势。这个劣势,主要体现在作战理念上。

在最早的时候,世人对于骑兵的普遍认识,就是骑在马上的步兵,马是作为一种代步以及驮运物资的工具。

直到骑兵在真正意义上淘汰了战车,骑兵才真正作为一个崭新的兵种加入了战场。

但是,世人还是很难给骑兵一个最佳的定义。

究竟骑兵有什么优势?它在战场上又有什么出色的作用?

或许张煌可以列举一大堆骑兵的优势,但是他的认识并不代表整个世道。要知道在许多年前,仍然有许多的善战名将只是将骑兵定义为骑在马背上的士兵。

这绝非空穴来风,而是事实。

有许多例子可以证明,大汉众多的将领将骑兵用来冲击敌阵,认为骑兵就是一种可以一战定乾坤的重量级兵种,可实际上,若是一支骑兵当真冲入了一支步兵当中,如果它没能突围,那么等待这支骑兵的,就只是死路一条,哪怕这支骑兵是屯骑兵那种重骑兵。

而在这方面,张济口中的胡刀戎骑,那些来自草原的战士,他们的战斗方式则大为不同。首先,他们抛弃了长枪而选择用类似弯刀的马刀作战,并且在战斗中也不会去用挥砍的方式杀敌,他们只做一件事,就是左手握住缰绳快速冲刺,右手紧握马刀横在右侧,凭借战马冲刺的高速与马刀的锋利割裂敌军的身体。

“……掠风袭,翻译成我们汉人的话就是这三个字。胡刀戎骑从冲锋到结束冲锋,他们中间绝不会有片刻的停顿,他们不会挥砍手中的武器,也不会停下来去割下敌人的头颅,他们就只是围绕着敌军像螺旋一样冲锋,从外围开始,逐步杀死任何挡在他们面前的敌人,直到最后一名敌人倒下。”

“车悬?”张煌不禁有些惊讶。

车悬,当然不是指跟战车有什么关系,它只是象征运用这种战术的军队像是一个转动的轮子一样运作,不停地在战场上画圆圈,从而有效地分割并且杀死敌军。

据说这项战法最早源自冠军侯霍去病的大迂回战术,在经过改良、创新后,从而诞生了有史以来最强大、最可怕的骑兵战法,车悬。

并且,车悬仅仅只是基础,在这项战法的衍生上,后人又发明了“车悬-斧钺”等更加优秀巧妙的战法。

若是运用得当,一旦骑兵在战场上像车轮一样滚动起来,所起到的杀伤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外戎骑兵真的这么厉害?那当初冠军侯是怎么打赢的?”张煌不由为止惊叹。

张济望着张煌微微叹了口气。

后来张煌才知道,名垂千古的冠军侯用血的教训让草原部落们铭刻了车悬,牢牢记住了这项险些让他们草原灭族的恐怖战法。然而可悲又可笑的是,车悬在大汉却并未真正传承下来,要么成为后人的战术研究案例,要么成为在历史中的寥寥几笔记载。

霍去病打败了草原,却也变相地教会了草原人车悬战法。

这怪谁?只能怪后人不争气罢了!

就算是这个时代能让国人稍稍扬名吐气一些的公孙瓒,他麾下白马义从,也是绝大部分借鉴于草原人。不过相对于其他骑将,公孙瓒也算是豪杰了。

在这个时代,汉人从不缺少对任何事物的,缺少的,只是传承。殊不知究竟有多少好东西,在随着岁月演变过程中逐步遗失。

“呜呜——呜呜——呜呜——”

三声号角响起,打断了张煌对此的感慨。

“终于开打了。”

张煌徐徐吐了口气,由于距离的关系,他并不清楚阵前方的情况,只能凭借骑马来来回回的众多传令官,从他们口中的命令中推断两军的战斗情况。

“军师有令,左翼就地防守,决不可叫胡刀戎骑冲破防线!”

“军师有令,右翼迂回,包抄袭击敌方腹地!”

“中军按兵不动!”

李儒连接的几道将令,让张煌大概摸透了他的想法。无非就是让左翼的徐荣承担敌方胡刀戎骑的袭掠,同时让右翼的胡轸担任奇袭的重任罢了。这种一边侧重防守、一边侧重进攻的战术,也是现今战场上的主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