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第2/6页)

宋江、吴用这么快就接见燕青,自然是有些缘故的。

原来这宋江、吴用虽然是盘踞于区区数百里的梁山泊中,却十分留意外界的动向。前些日子楚红到山寨来投奔落草,经过考察后,被编入了扈三娘所部女营中。在述说山外的情况时,楚红曾提到过从燕青处所闻卢俊义之事。扈三娘将楚红所述情况向宋江做了禀报,当时就引起了宋江的关注。今日闻得燕青从大名府赶来了,并声称有要事面谈,断定必是与卢俊义有关,因此吩咐杜迁直接将燕青送过来,自己要与军师吴用即刻接见。

当下宋江就客气地请燕青落座,询问他前来梁山泊所为何事。燕青不卑不亢,一五一十地说明了来意。进而理直气壮地指出,梁山人以不光明正大的手段赚取卢俊义上山,致其身陷囹圄,如若坐视不救,必为天下英雄所耻笑也。

宋江听罢,微笑着缓言解释道,我很欣赏燕青兄弟千里救主的忠义肝胆,但是有一样事情你搞错了,我梁山泊从来没做过赚取卢公上山的事。

燕青一听,就有点动气地辩道,宋寨主推托得可笑。你们没做过,难道此事倒是我燕青编造出来的不成?吴用在旁说道,此事当然不是你燕青编出来的。我们已经查清,此事乃河北小梁山强人所为,燕青兄弟是张冠李戴了。

燕青听吴用这么一说,不禁一愣,正将信将疑间,宋江正色地道,我宋某人做事,从来义字当先。如果你查实这等不义之事乃是我宋江所为,我项上这颗人头,随时由你拿去。

如此铿锵之言既出,容不得燕青不信。燕青面色一红,便站起身来,率直地向宋江道了惭愧。

考虑到再返回去找小梁山的强人理论,时间上是拖不起的,燕青当时就屈膝跪倒,恳求宋寨主仗义行侠,派人助自己一臂之力,潜入大名府救出卢俊义。其情极为凄切,头额叩地有声。

宋江见状,心里面先自一阵感动,忙离座将燕青扶起,宽慰道,燕青兄弟莫急,现今秋决时刻已过,就算是卢公被判了极刑,亦不至于立马问斩,营救的机会还是有的。此事我梁山泊当如何动作,尚须与众弟兄商议,请燕青兄弟少安毋躁。说罢,唤进杜迁,命其先妥善安置燕青下榻休息。

燕青也知道事情不可能当时便有个结果。宋江没有一口回绝施以援手,已算不错。他只得耐下性子,先在山寨里住下来,等候着宋江的决断。

其实在宋江的心里,此刻对此事已基本做出了决定:出手搭救卢俊义,我梁山泊乃是义不容辞,当仁不让。这不仅是因为他被燕青对卢俊义的赤胆忠心所感动,也不仅是出于豪迈的江湖义气,同时亦是由于宋江自身的某种需要。

宋江这个人,本是山东郓城县衙里的一名押司小吏。他平日里喜欢结交些三教九流的朋友,朋友们有求于他时,他出手也比较大方,因而在江湖上落得了一个“及时雨”的美称。以晁盖为首的石碣村七雄劫了朝廷的生辰纲,受到官府捕拿,幸得宋江及时通风报信,晁盖等才得以虎口脱险,遁入梁山泊树起义旗。

后来梁山泊义军的力量不断地发展壮大,渐渐形成了雄踞一方且可公开与官府对峙之势力。晁盖等人未忘宋江的救命之恩,宋江亦很看重与这些豪侠俊杰间的友情,所以在晁盖起事后,双方的往来始终不断。此后宋江私通梁山贼寇事发遭捕,晁盖鼎力援救,亲自带人从牢狱里将宋江劫出,并力推其在山寨中坐了第二把交椅。在攻打曾头市的战斗中,晁盖于阵前中箭,伤势沉重,不治而亡。在众头领的公推之下,宋江便接替晁盖,做了梁山泊的寨主。

当初宋江虽然性喜交往江湖好汉,却未曾打算自己要去落草造反,更未想过要做绿林魁首。安身于梁山泊中,实乃为情势所迫而已。所以当晁盖在世时,他虽名居副帅之位,实则不过是个受人尊敬的闲人。山寨里的一应军政人事、财务大权,统统不在他的手上。宋江当时倒未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亦不曾有与晁盖争权之意,乐得落一个清闲自在。

晁盖死后,宋江才真正开始实际执掌梁山泊山寨的权柄。

权力这东西,对于男人来说,其魅力更甚于美女百倍。有些男人声称从不贪羡权力,那是因为,他要么根本没有得到权力的机会,要么没有真正尝到过掌权的滋味。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不是适合掌权,有没有能力掌权,一朝权在手,便再不会舍得丢开。皇宫禁苑里的赵佶是这样,水泊梁山里的宋江也是这样。

当上名副其实的梁山寨主没几日,宋江就实实在在地感觉出了与以往的不同。看到成千上万条江湖豪杰山林大虫,皆要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那种风光感、惬意感、满足感,真乃是妙不可言也。于是宋江的思想急剧地起了变化,从被拥戴之初的权居尊位,变成了欲努力巩固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