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逐鹿 第一百三十五章 暴雨将倾(第3/4页)

城外战鼓擂动,萧山集结的浙闽军不停派兵向会稽境内渗透试探,小规模的接触连日不断,要尽快开掘出贯穿曹娥江跟镜湖的水道。但时为炎夏,江湖水盛而雨频发,挖掘河道远不及秋冬枯水季便利。此趟收复会稽,暂时并入明州府管辖,静宁地方,甚至能让地方势力迅速为会稽战事出钱出力,梁文展还有诸多工作要做。叶君安代林缚草拟好给江宁奏报会稽战事的折子,高宗庭先看过,觉得无碍,与叶君安一起到偏厅来见林缚。

林缚说是躲在偏厅里研究兵事战形,高宗庭过来一看,差点气笑。林缚早就歇下力,拉傅青河对案而坐,手谈消遣,棋盘上已经下成残局。内典书宋佳穿着一袭素衣,坐在林缚的侧后,拿着团扇替他扇风。

“折子拟好了?”林缚看到高宗庭与叶君安走进来,捏着棋子停下手来,将叶君安代拟的折子接过去,示意他们坐下等候。

军政事务日益繁重,紧张时,每天从林缚这边直接传出的令函就有十数封之多,以及各种信件,都是典书要承担的责任。高宗庭善谋略,但日常繁琐政务都压在他头上,压力也是极大。故而林缚这趟将有四明先生之雅称,擅政务谋算的叶君安调到身边,分担典书之职事,也算是将作为浙东地方势力代表的叶君安正式列入淮东核心人物。

叶君安写得一手好文章,林缚看过一遍他所草拟的折子,说道:“道墟埠之挫,教训深刻,军司内部要总结。但毛腾远死于战事,向朝廷请功,不宜将他漏去……傅叔,你觉得呢?”林缚将折子递给傅青河。

常理说“兵贵精而不贵多”,林缚也一向走精兵策略。

但除了精锐战力用于战事攻坚之外,随着淮东控制区域的扩张,还需要大量兵马卫戍地方。

林缚单独设置行营军,混编水步骑诸兵种,作为卫戍地方所用,但在投入的兵甲、军械、马匹等资源方面,都要逊于军司直辖的精锐战力。林缚实际是将行营军定位于军司直辖的精锐战力与工辎营之间的次级兵种存在。这也能保证淮东能更合理的配备军事资源。

依照林缚的设想,行营军主要责任是卫戍地方,在重要战役上,配合军司直辖精锐战力作战。这次为了配合陈西言将董原调出浙北,林缚在准备不充足的情况,很突然的调兵进入曹娥江西岸作战。无论是长山营还是崇城步营两支精锐,都来不及调动进入预设,林缚只能完全让浙东行营军顶上当进攻的主力。

事实上,林缚不仅优先将兵甲、军械供应军司直辖精锐战力,也优先将优秀的将领编入军司直辖,行营军将领则多少有些良莠不齐。

唐复观是从东闽战事里成长起来,素来给虞万杲倚重的优秀将领,甚至随他从建安军残部一起投附淮东的诸多部将军事素养也很过硬,毕竟是尸山血海里成长出来的将领,总不能差到哪里去。

韩采芝、陈魁立出身上林里乡营,又随流民军征战天下,最终投附淮东。在流民军里,他们军事上的素养实要逊过张苟、陈渍,更不能跟孙壮、刘妙贞相比了。

左光英原是在地方上捕盗捉贼的武官小吏,在浙南抵抗军里势力最弱,当时淮东不给叶肃、刘文忠所重,只能尽力拉拢左光英,左光英也得以成为浙东行营军的重要将领。而实际上,左光英麾下李白刀、耿文繁两员部将,倒是更引起林缚的注意,有意加强培养。

毛腾远本是投附奢家的明州府校尉,正由于他的投附,淮东军才能在去年春后刀不血刃的拿下明州府城。战后叙功,也是拉拢、取信地方,林缚将毛腾远列为四校尉之一,也没有将其部属解散,还由毛腾远率领。

种种因素,造成即使在浙东行营军之中,毛腾远所部战力也是最弱的现实。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毛腾远在击溃最初拦截的守军之后,看到又有援军奔袭而来,意志不够坚定,出现犹豫,未能果断将兵力展开而遭致惨败,细想想,也不是那么令人意外。要追究责任的话,林缚也难脱其责。林缚就当时诸部所处位置进行部署调整,而没有认真去考虑诸部之间的战力差异,也是考虑不周。

毛腾远战死不说,三千余卒大多数人都没有接战,就在混乱中给赶下曹娥江。幸亏有战船正掩护侧翼而运兵木船也没有远去,及时参与搜救,才避免三千余卒淹毙曹娥江的惨剧发生。但即使如此,也有六百余卒来不及搜救,溺水而亡。而往道墟埠逃散的兵卒,也在混乱中给杀两百余人,浙东行营一旅编制近乎给打残,殊为可惜。

道墟埠之挫,因素很多,林缚也不会将责任都推到毛腾远一人身上。再说毛腾远亡于此役,当世有讲究“入土为大”的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