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溃败(第3/3页)

关于这场冲突,有不同的看法。从武勋的角度而言,不过是文官、士大夫们在争夺权力。现在是权力斗争失败。丝毫不值得同情。

从士林舆论、朝廷文臣中的声音来看,这是礼仪之争:其一,未闻有封兄嫂为贵妃者;其二,童生都不是的官员,怎么担任一省大宗师?

前明有“大礼议”,阻止嘉靖追封其父为皇帝。当年,明朝三大才子杨慎高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今有周朝群臣前仆后继的弹劾、阻止。

这与邀名的言官上书骂皇帝,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何大学士的角度,他限制皇权,以文官治国的政治理念遭受重创。

对贾环来说,他的心情有几层。作为一个现代人来说,皇帝册封兄嫂为贵妃,其实也就那样。儒家的三纲五常,他看的并不太重。骂当然可以骂几句,但作为底线,则不必要。

作为一个通过科举得到如今这样地位的人,他内心里反对贾政担任提学官。

而对于文官集团的政治理念,他是认同的。皇权,必须要限制。谁愿意生活在一个皇帝一怒,想杀谁就可以杀谁的时代?很恐怖的。

君主集权的巅峰,就是那个“相当奴才而不得,乌烟瘴气”的伪清。杀的文人都没骨头了,不敢说话了。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他内心,对于诸位君子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但是,以他的性格而言,就算事情没有涉及贾政,他同样不会出头上书骂皇帝。因为,他看得很清楚,这是一场意志上的较量。以雍治皇帝的性情,文官们,很难成功。

明知到没好结果,还去“作死”,这不是他的风格。

秋日之中,贾环沉默的随大流离开大明宫。但心中,有一些东西,在沉浮、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