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5章 反击的号角(二)(第3/4页)

随即,他们感觉有点不对劲:什么叫做“留几个韩军俘虏的性命”?

难道说……

不错,“所有韩军俘虏全部处死”,待等秦魏联军重新控制了山阳城,并俘虏了大批的韩军士卒后,肃王赵弘润下达了这道命令。

听说这个消息后,山阳城内幸存的百姓们喜极而泣。

而商水军的士卒们,在拥护这道命令之余,心中亦稍稍有些不安。因为在他们看来,是肃王殿下为他们背负了“杀俘”的恶名。

不得不说,赵弘润的这个决定,让许多人都感到震惊,就连燕王赵弘疆,亦忍不住劝说赵弘润再考虑考虑,毕竟在山阳之战中,秦魏联军俘虏了至少两万余俘虏,一口气处死这两万人,纵使是燕王赵弘疆都感觉头皮发麻。

不过最终,赵弘润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倘若剧辛不曾下达那“破城后纵兵三日”的命令,那赵弘润倒是还能留他一条性命,暂时关押此人,待日后与韩国媾和时作为谈判桌上的筹码;那些韩军俘虏也是一样,倘若他们不曾滥杀山阳城内的百姓,不曾凌辱山阳女人,赵弘润也可以留他们一命。

但既然这些人都做了不可饶恕的事,那么,赵弘润又岂会留他们的性命?

次日,在数万秦魏联军的胁迫下,两万余韩军俘虏被逼到城外挖土,挖出一个巨大的深坑。

随即,商水军的士卒们,以刀剑逼迫,坑杀了这些韩军俘虏。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万军韩军俘虏当中,有一人是商水军的老相识——原上党守冯颋,此人在意识到魏军将坑杀他们这些俘虏时,高喊着“我乃冯颋”、“我要求见姬润公子”等话,引起了商水军将领们的注意,因此被带到肃王赵弘润面前。

冯颋的确不失是一个聪明人,在见到赵弘润时,他就通过对天发誓,表明自己与韩军屠杀山阳百姓一事无关,也不曾下令滥杀一名山阳百姓,希望得到宽恕。

其实在被魏军俘虏之前,冯颋就已经猜到,此番若被魏军俘虏,绝无幸免的道理,谁让剧辛下达了纵兵三日的命令呢?

也正是这个原因,荡阴侯韩阳在见机不妙的情况下,撇下军队仓皇逃离。

当时冯颋也想逃离,只可惜慢了一步,被魏军擒获。

但遗憾的是,对于冯颋的解释,赵弘润不为所动——他既然下令处死剧辛,坑杀两万余韩军士卒,就不差再多杀冯颋这一个北原十豪。

不过转念一想,赵弘润觉得这冯颋也不失是一个人才,遂提起了招降:若冯颋愿意归降魏国,则他可以做主留其一条性命。

在生与死的抉择间,冯颋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归降。

至于被魏军俘虏的另外一位北原十豪、代郡守剧辛,就没有这个幸运了,被伍忌亲自处死,斩下首级,让几名韩军俘虏带着首级前往汲县一带,交给韩军总帅、康公韩虎。

其实早在二月中旬,康公韩虎就已下令麾下军队跨河攻打魏国的“原阳”、“南燕”。

但遗憾的是,原阳、南燕两地有南梁王赵元佐的镇反军,以及成陵王赵燊、安平侯赵郯等王族贵族组建的新军,这七八万魏军死守大河天险,让韩军屡屡无功而返。

由于战事不利,康公韩虎好几次大发雷霆:“我二十几万大军,难道连一条大河都跨不过去么?!”

然而面对着康公韩虎的雷霆之怒,帐内诸韩军将领,似雁门守李睦、北燕守乐弈,还有暴鸢、靳黈、司马尚等等,皆眼观鼻、鼻观心,沉默不语。

平心而论,康公韩虎说得没错,这些韩军将领的确有所懈怠。

原因很简单,比如雁门守李睦,还有暴鸢、靳黈等人,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这场不义之战——即韩国撕毁与魏国的盟约、对魏国开战。

但他们也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据小道消息称,原太原守廉驳,就是因为公然反对这场战事,并且当众辱骂康公韩虎为“卑鄙老狗”,结果被撸掉了太原守的职位,听说如今逃亡到了魏国。

在廉驳这活生生的例子前,李睦、暴鸢、靳黈等将领皆选择了暂时顺从,但暂时顺从并不代表他们会竭尽全力支持康公韩虎征伐魏国,所谓出工不出力嘛。

而北燕守乐弈,他倒不是在意这场战争究竟是“大义”还是“不义”,他对这种东西并不看重,但是康公韩虎前一阵子让剧辛取代他继续攻打河内的做法,让北燕守乐弈感到十分不悦,以至于近几次渡河战役,就只有司马尚、公仲朋、田苓、带佗、倪良、王廖等将领在出力,李睦也好、乐弈也罢,还有暴鸢、靳黈等人,皆是出工不出力。

想来康公韩虎也是看出了这一点,因此大发雷霆。

他恨不得像撸掉廉驳的职位一样,也撸掉李睦、靳黈、暴鸢、乐弈这些桀骜不驯的将领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