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黯然与平定(第3/4页)

也就是说,这场魏国的内乱,是由他赵弘誉一手促成的,若非是他紧紧逼迫,想来庆王弘信断然不可能铤而走险,举兵造反。

而最最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父皇居然告诉他,他的对手竟然不是庆王赵弘信……这怎么可能?!

在足足一炷香的工夫内,太子弘誉对宫门那边的纷乱充耳不闻,聚精会神地思索着种种。

他忽然想到了曾经那件震惊大梁的“金乡屠名”事件,虽然那件事最后得利的是他赵弘誉,但那是因为他的亲生母亲王皇后及时出手,派禁卫杀掉了曲梁侯司马颂。

否则,若是之后暴露了他与曲梁侯司马颂暗中来往的秘密,连带着他赵弘誉,也要跟着庆王弘信一起完蛋——相比之下,反而时庆王弘信的情节较轻。

“是萧鸾在推波助澜么?”

皱了皱眉头,太子弘誉感到有些不对劲。

倘若当日萧逆的目的是将庆王弘信与他赵弘誉一起扳倒,那得利的会是谁?

想来想去,他还是想不明白,不过他隐约已经相信了他父皇的判断:庆王弘信,恐怕并非是这场叛乱的真正得利者。

(作者语:按照本来的大纲,其实太子弘誉与魏天子还有一段剧情,能够让太子弘誉在这个时候真正明白,他父皇并没有完全把他当做棋子看待,而是真正的尝试将皇位交给他,因此太子弘誉心生愧疚。可惜某些书友催进度,那索性就去掉吧,假如以后这本书有幸拍电视剧,到时候再向编剧建议,如果到时候还记得。)

“不知宫门那边的战况如何了……”

太子弘誉瞥了一眼窗户,心中不禁有些焦虑。

不知过了多久,太子弘誉的一名宗卫陈朗,急匆匆奔到了锦绣宫。

见此,太子弘誉带着几分急切问道:“陈朗,宫门那边的战况如何?”

只见陈朗脸上闪过几分古怪之色,迟疑地说道:“回禀太子,宫门那边……唔,肃王已带兵杀入城内,我想,城内的叛乱应该不会维持多久了……”

一听到“肃王”,太子弘誉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继续自嘲与落寞,点点头说道:“甚好、甚好。”

半晌后,他忽而笑了起来。

“老五是棋子、本宫是棋子,连弘润也是棋子,我辈兄弟,一个个都被父皇玩弄于股掌之上,哈哈哈哈……父皇啊父皇,您当真是好心计!”

说罢,他缓缓站起身来,在宗卫陈朗震撼的目光下,拿起旁边灯柱上的一个油盏,目视着油盏中跳跃的火苗,喃喃说道:“太子府、东宫,通通留给你,但是这座锦绣宫,我谁也不会让!”

说罢,他随手一扬,便将油盏连带着其中的火油与火芯,泼在了梁柱的纱帘上。

顿时间,纱帘熊熊燃烧起来。

见此,陈朗大惊失色道:“太子殿下?!”

他简直难以理解。

看着陈朗震惊的面孔,太子弘誉抬手阻止道:“陈朗,就让本宫,留下最后一丝,颜面……”

说罢,他转头看向陈朗,苦涩地说道:“世子,就拜托你们了。”

陈朗张了张嘴,欲言又止,但看着太子弘誉那毅然决然的目光,他面带悲色,单膝叩地道:“殿下……放心!”

说完,他狠下心,转身就走。

看了一眼陈朗离去的背影,太子弘誉依旧回到原来的席位中,看也不看旁边那熊熊燃烧的梁柱,面带温情地回忆着往事。

待等片刻后,待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时,他隐约感觉好似在火焰中看到了母亲——施贵妃的身影。

“……让您失望了,母妃。”

“轰隆——”

大殿崩塌。

而此时在皇宫宫门前,肃王赵弘润正劈头盖脸呵斥着弟弟桓王赵弘宣:“替我报仇?!你知不知道你被人给利用了?!”

原来,在听说“肃王领兵入城平叛”的消息后,桓王赵弘宣与燕王赵弘疆大喜过望,连忙赶来寻找赵弘润的身影,没想到刚刚找到后者,赵弘润就劈头盖脸地对弟弟一阵教训。

也难怪赵弘润如此震怒,因为在他看来,这次所谓的“三王起兵”,甚至于包括庆王赵弘信在内,搞不好全是被萧鸾给利用了。

在众目睽睽之下,桓王赵弘宣被教训地抬不起头来,半晌后这才讪讪说了一句:“哥,你没事……就好……”

在旁,燕王赵弘疆亦是满脸尴尬,毕竟他也是前后听说“肃王被太子软禁”、“肃王被害”的消息,这才愤然之下带兵前来攻打大梁。

他怎么会想到,他为赵弘润这个至亲弟弟报仇的举动,竟会被萧氏余孽所利用呢。

可能是碍于此地人多嘴杂,也可能是宫门那边的危机尚未解除,赵弘润按捺心中的怒气,嘱咐燕王赵弘疆与桓王赵弘宣道:“四哥,小宣,你俩即刻传令城门那边,不允许任何人出入,其余闲置人马,驻守城内各处街道,一方面镇压镇反军与庆王军,一方面安抚城内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