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5章 韩使的礼单(二)(第3/4页)

看着韩晁、赵卓明明忐忑却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赵弘润心中暗暗好笑。

他并不觉得当着韩晁、赵卓二人的面说起马场的事有什么问题,难道他不说,韩人就猜不到魏国会在三川、河套放牧战马?

就像韩国借一份礼单透露给魏国“东胡已亡”的情报一样,有些事,彼此心照不宣即可。

“朱(谨)大人,与两位韩使交割进献之物一事,就交给礼部了。”

指了指韩晁与赵卓,赵弘润从怀中取出那份礼单,递给礼部左侍郎朱瑾。

“臣遵命。”

朱瑾接过礼单扫了两眼,待看到其中确实有不少本国需要的东西后,不由地点了点头。

不过,待等他在礼单上看到那些进献的胡女后,他脸上便露出了迟疑之色——这个,他可不敢擅做主张。

想到这里,他请示道:“太子殿下,不知其中百十名胡女,作何安排?”

当即,赵弘润便感觉有一双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心中暗骂这个朱瑾实在是死脑筋,居然当着秦少君的面问起此事。

“先安置到城内的太子府,待朝廷评定此战功勋时,赏赐于那些有功之士,朱大人意下如何?”赵弘润咬牙切齿般说道。

无辜的朱瑾被赵弘润瞪了两眼,只感觉莫名其妙,不知说错了什么惹恼了这位太子殿下,遂万金油似地说了句“太子殿下英明”,结束了这个话题。

此后,赵弘润又将兵部尚书陶嵇叫到一旁,对他吩咐了几句。

曾几何时,兵部掌管着魏国的一概军事行动,但是如今,兵部则渐渐成为了一个后勤保障的角色,只负责为出征在外的军队供输粮草辎重,不再拥有对战事的指挥权。

说实话,赵弘润并不想恢复兵部达到曾经的权力,在他看来,后方指挥前线,这是相当不明智的行为,充其量只能让兵部起到一个引导战略的角色,但是,这份权柄赵弘润已经授予了垂拱殿内朝,也就是说,兵部完完全全地失去了指挥国家战事的权力。

赵弘润并不认为这样不好,在他看来,兵部只要负责好后勤保障供输就足够了,他魏国的军方,有的是足以挑大梁的将领,倘若两者职权覆盖,这反而容易引起混乱。

因此,赵弘润将陶嵇叫到一旁,就是为了专门叮嘱此事,让兵部成为辅佐军方的角色,只负责后勤,并不参合军方的决定。

虽然陶嵇畏惧赵弘润这位太子殿下,但在这件事上,他还是鼓起勇气提出了异议:“太子殿下,似这般并不利于统筹……”说到这里,他好似想到了什么,小心翼翼地问道:“还是说,太子殿下准备启用‘上将军府’?”

“上将军府?”

赵弘润晒笑一声。

虽然说为了避免上位后使朝廷发生因大量人员调动而引起的动荡,赵弘润并没有罢免旧太子赵誉时期的某些官员,包括与他不合的上将军府府正晁立栋,但这并不表示他就会重用这些人。

就拿晁立栋这家伙来说,当初此人几番恶心过赵弘润——当然赵弘润也教训过他——因此,赵弘润决定让上将军府成为一个魏国将领养老的机构,比如在这座官署内摆放一些魏国名将的遗像,供后者瞻仰什么的。

至于真正的军方,赵弘润准备另外筹建,官署的位置他都早已经想好了,就在他的太子府。

他准备将这座府邸,改建成一个特殊的朝廷衙门,招纳新生代的将军,使其总督日后魏国的战争——至于这座将来魏国最高军事决策府衙究竟取个什么名字,他暂时还未考虑好。(注:其实我想取名天策府的,哈哈,暂定,有更好名字的书友不妨在书评给予建议)

要是朝臣们不反对的话,他还想有朝一日自领大将军之职,统帅魏国几十万大军,一举击败韩国这个魏国目前最强劲的对手。

只可惜,诸朝臣允许他这般妄为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赵弘润准备徐徐图之。

在赵弘润简略向陶嵇表露了一些打算后,陶嵇好似也隐隐有所领悟,遂接受了这位太子殿下的意见。

虽然这样一来,兵部确实要失去许多职权,但好歹他能继续当这个兵部尚书不是?何必与这位太子殿下对着干呢?

在交代妥当之后,赵弘润便将这边的事交给了陶嵇、於芳、朱瑾三人,带着秦少君与几名宗卫返回皇宫。

临行前,秦少君面无表情地询问道:“太子殿下不挑几个胡女回宫尝尝滋味么?”

在宗卫穆青的嘿嘿怪笑声中,赵弘润权当没有听到。

他可不愿与秦少君涉及这方面的话题,虽然说秦少君平日作男儿般打扮,也有着男儿般的胸襟,但本质嘛,到底还是个女人,况且还是他的女人。

除非她怀有身孕,否则在她面前提及别的女人,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