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9章 西河战役!(三)(第3/4页)

武信侯公孙起等人闻言不由地沉思起来。

而就在这时,韩将李睦率领着万余雁门骑兵从南边抵达了临县。

远远瞧见河对岸大量的雁门骑兵,武信侯公孙起多瞧了两眼,却根本未曾想到,比他们还要晚几个时辰抵达临县的这支雁门骑兵,其实已经重创了张瑭军。

临洮君魏忌也瞧了几眼河对岸的雁门骑兵,不过旋即便将目光再次投向手中的地图,沉声说道:“还有一条路,就是继续往北,在接近‘云中’的地方,有一座‘偏关’,若是能攻克偏关,却也能依此路进入雁门郡境内……行军图上就只有这两条路。”

听闻此言,武信侯公孙起愣了愣,接过临洮君魏忌手中的地图仔细瞅了瞅,随即又抬头看了眼远处的“临县”,在反复几次之后,他皱着眉头心下暗暗嘀咕。

本来他还在纳闷,李睦既然有雄关“娄烦关”可以阻挡他们秦魏联军,为何偏偏还要派重兵驻守临县这座小城,在这座小城巩固防御。

可在对比过此地的地貌与手中的行军图后,他终于明白了:驻军临县,是李睦为了防止秦魏联军偷袭北方的“偏关”。

因为娄烦关就建立在吕梁山的山间谷道中,它只有一条路,便是通往雁门郡的马邑(朔县),且谷道蜿蜒崎岖,不好行走;反观吕梁山的西侧,却是一片比较平坦的临河平原,若无临县这颗钉子,秦魏联军完全可以继续往北攻打偏关,到那时,身在娄烦关的李睦,几乎是赶不及支援偏关的。

因此,尽管临县只是一座小县城,但李睦仍旧在这里部署了重兵,一方面可以作为娄烦关的第一道防线,另一方面,也能对秦魏联军起到威胁作用:倘若秦魏联军仍一意孤行企图攻打偏关,那么,就要考虑到韩军很有可能在这一带截断其后路的可能性。

想到这里,武信侯公孙起心中暗暗说道:这个李睦,战略眼光甚是独到,不愧是连魏公子润都未能战胜的对手。

“……那么,该如何击败对方呢?”

眯了眯眼睛,武信侯公孙起心中暗暗思考着。

可能在秦魏联军的诸将当中,唯有武信侯公孙起没有被韩将李睦那“未尝一败”的骇人战绩所震惊、也丝毫没有兴趣取代李睦去摘取那中原第一擅战名将的荣誉,因为他本身,亦是至今未尝一败——“败”给魏公子润的那场并不能算是战败,因为魏公子润当时选择了偷袭秦国本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击败公孙起,甚至于,反而被公孙起堵得心烦意乱,因此最终才选择了破釜沉舟的战术。

从地利判断,武信侯公孙起本能地不想进攻娄烦关,因为从行军图上看,娄烦关前有“娄烦径”这条狭长的山间谷道,保守估计最起码有两百里左右,无论是着眼于兵法还是着眼于经验,似这种狭长地形,那是最最容易出事的。

可若是选择攻打“偏关”的话,那就得先拔除“临县”这颗钉子,将这些韩军驱赶到娄烦径内。

此后,秦魏联军可以派一支军队驻守在此,堵死娄烦径的出口,到那时候,秦魏联军就能高枕无忧地北上进攻偏关。

想到这里,武信侯公孙起暗自做出了决定:先拿下临县!

当日返回军营后,武信侯公孙起便在帅帐中向诸将讲述了他的战略意图,在经过他缜密严谨的分析后,临洮君魏忌、韶虎、王龁、王陵等将军,皆同意了他了观念。

而也就在这时,诸将收到了“韩将李睦偷袭张瑭军于高狼,致使张瑭军惨败”的消息。

不得不说,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包括武信侯公孙起在内,帐内诸将是面面相觑,因为他们非但也没有料到李睦居然会在皋狼设下伏兵,甚至于,连李睦那支亲率军队的行踪都没能掌握,始终误以为李睦已早早率军撤退到了这边。

此时,武信侯公孙起的面色稍稍变得有些难看了,因为这样一来,他们秦魏联军就算是连续吃了三场败仗了,虽然说这场战败与他公孙起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作为秦魏联军目前推举出来的主帅,他对这三场败仗责无旁贷。

八月初六,武信侯公孙起亲率大军攻打临县。

确切地说,这场仗的主角并非是担任先锋的步卒,而是秦魏联军与雁门军两者当中的弩手。

在这场战事中,秦魏联军与雁门军隔河对射,由于陵水的宽度远远不及大河,因此这次,秦魏联军的弩兵,首次真正意义上对李睦麾下的雁门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只见两军那密集的箭雨,仿佛乌云般笼罩陵水两岸,无论是秦魏联军的将领,亦或是雁门军的韩将,皆不敢在这种情况下冒头。

不过最终,当日的战事还是以平局收场。

对于这个战况,武信侯公孙起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在这场仗中,他们秦国的军队总算是展现除了应有的实力,虽然对面的雁门军确实很顽强,但他毫不担心,毕竟他秦魏联军一方有三十万兵马,而对面的李睦却只有十万军队、且还要兼顾雁门郡的防守,在这种情况下,他公孙起完全耗得起,然而李睦却耗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