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2章 北上见闻(第3/4页)

在吕牧看来,纵使鲁王公输磐在前去宁阳之前,已经准备到了身后事,但他终归是鲁国的王,一旦落入楚将项末手中,无疑可以成为一张关键性的好牌。

但正如鲁王公输磐所猜测的那样,虽然赵弘润利用鲁国这个诱饵,成功地将楚将项末引到宁阳接盘与田耽麾下齐鲁联军的战争,但这并非是他的初衷。

记得在这场旷世之战爆发之前,赵弘润曾对太子妃芈姜断言过,断言未来二十年内,楚魏两国应该不可能会出现最根本的矛盾,然而这个推测,是建立在楚国当前技术实力的基础上,可楚国若是一旦得到了鲁国的工艺技术,那么,楚国发展自身国力的时间,无疑将大大缩短。

可能十年工夫,楚国就会变得无比强大,到那时候,楚国还会继续默认魏国去摘取中原霸主的桂冠么?不太可能吧?

毫不夸张地说,待等到那个时候,“魏楚之盟”恐怕也难免步上“齐魏之盟”的后尘,继而爆发魏国与楚国为了中原霸主之名的战争。

因此,纵容楚国覆灭鲁国,其实是不符合魏国利益的,只不过,鉴于河内郡那边时机成熟,赵弘润急着挥军偷袭韩国腹地,却奈何田耽仍对他苦苦纠缠,是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赵弘润才会与楚公子暘城君熊拓达成这个默契,默许楚国去攻打鲁国。

在听完赵弘润的讲述后,宗卫长吕牧这才恍然大悟,随即,他皱着眉头说道:“殿下,您认为鲁国挡得住项末么?或者说,田耽挡得住项末么?”

赵弘润想了想,说道:“在我看来,田耽、项末,不分伯仲,短时间内,双方应该是难以分出胜负的,可田耽终归是齐人,这就个问题。”

“这是为何?”吕牧不解问道。

在旁,似屈塍、晏墨、翟璜、南门迟等一些鄢陵军、商水军的将领们,亦好奇地等着赵弘润的解释。

见此,赵弘润遂解释道:“虽然项末有十万兵力,但在实力上,我反而看好田耽麾下的齐鲁联军,但是在任城,仍有我大魏的李岌、周奎、蔡擒虎三将,可以照拂一下项末,因此我认为,项末与田耽各有优势,再加上是在鲁国境内作战,因此我断定,项末与田耽短时间内难以分出胜负。但是在泗水郡,齐国是肯定挡不住楚国那号称百万的大军的。到时候泗水郡一破,暘城君熊拓挥军齐国‘东海’、‘琅琊’两郡,继而威胁齐国的王都临淄,在本土遭受威胁的情况下,田耽以及他麾下的齐军,很有可能被调回国内,抵挡楚军。而一旦田耽被调走,鲁国恐怕……”

说到这里,他摇了摇头,皱着眉头说道:“田耽若被调走,项末的优势就大了,不单单只是兵力上的优势,更关键的原因在于,鲁国并没有什么擅长用兵打仗的将领,如何挡得住似项末这般的名将?”

听闻此言,宗卫长吕牧以及在旁的诸将们恍然大悟,且心中暗暗佩服眼前这位太子殿下对于整个战局的精确把握。

两日后,赵弘润率领十万大军经过“平陆”,继续往北,准备攻打齐国的城池“无盐”,打开通往韩国的道路。

然而,待等他率领大军赶到无盐县时,他却惊讶地看到,本该属于齐国的这座无盐县,城墙居然遍插“卫”字旗帜。

“这是什么情况?”

不得不说,当时就连赵弘润也愣住了。

而他麾下的诸将们,更是面面相觑,一脸的难以置信。

卫国,居然攻陷了无盐?

要知道在魏人心中,卫国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为魏国负责摇旗呐喊的小弟角色,论国土面积以及实力,却在中原各国中垫底——这跟当代的卫王卫费不思上进有关。

因此,在这场波及中原的旷世之战中,虽然卫国紧跟魏国的脚步前后对韩国、齐国、鲁国、越国、伪宋宣战,但包括赵弘润在内,几乎绝大多数的魏人,都没有指望卫国能在这场仗中作出什么贡献,替魏国分担一下来自韩军或者齐军的压力。

就像在“韩齐鲁越宋五国联合”中纯粹凑数的伪宋一样,卫国在“魏秦楚卫四国同盟”中,其实也是一个凑数的角色,这场仗真正的主力,显然是魏国、秦国、楚国三者,至于卫国嘛,负责在旁摇旗助威即可。

这个认知,使得赵弘润根本没有去关注卫国的动静,可没想到的是,卫国居然不声不响地,就攻陷了齐国的无盐县。

“这……这怎么办?”

商水军的大将伍忌与副将翟璜跑来请示赵弘润,因为按照计划,他们将在今晚配合青鸦众强行拿下无盐城,且商水军上上下下的兵将们,由于在宁阳苦熬了数月,也是一个个摩拳擦掌,按耐不住。

可没想到,作为大军必经之路的无盐县,居然似乎被卫国被攻陷了,说实话,这还真有点打击商水军的士气。